腹主动脉瘤破裂,被称为血管外科最凶险的急症之一,救治成功率不足20%。在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假期,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就上演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把命悬一线的李老伯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5月3日,74岁的李老伯因持续高热39℃前往吴淞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增强CT检查发现,他腹主动脉上有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动脉瘤,同时合并胸主动脉瘤。考虑到患者正处于急性感染期,医疗团队先进行抗感染治疗。然而次日,李老伯突发剧烈腹痛,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破裂,情况极其凶险。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血管外科最危急的病症之一,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因大出血死亡。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血管外科、麻醉科、ICU、导管室等团队迅速集结。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史振宇教授也连夜赶到现场指导救治。


据血管外科主任张宇澄介绍,手术面临巨大挑战:“瘤体距离左肾动脉仅1厘米,操作空间极小;患者高烧合并感染,术后移植物感染风险高;同时还需同时处理胸主动脉瘤,术中脊髓血管都要被封堵,容易引起脊髓缺血,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截瘫。”医疗团队克服解剖结构复杂等难题,通过血管腔内修复术成功隔绝破裂瘤体。同时,对胸主动脉瘤一并进行了妥善处理,防止其突发破裂,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险。

“当时是‘五一’劳动节假期,而且是半夜12点多,当我们把病人推到抢救室的时候,医生已经全部到位了,争分夺秒地抢救他。”回忆当晚的情景,老人家属充满了感激。


术后,李老伯被转入ICU进行密切观察和治疗。经过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等一系列措施,目前老人成功度过了危险期,进入康复阶段:“是张医生和史教授帮我抢回来了一条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腹主动脉是位于腹腔内一条人体直径最粗的血管,主要负责腹腔脏器和腹壁的血液供应。腹主动脉瘤就是腹主动脉局部的瘤样扩张。它不是真正的肿瘤,但极其凶险。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引发大出血,死亡率高达80%-90%,所以它也被称为“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张宇澄主任表示,腹主动脉瘤目前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8%,患病后没有任何症状,隐匿性强。一旦瘤体直径超过5厘米,破裂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李老伯就是因为多年未做体检,而忽视了这个问题。“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再去抢救成功率太低了,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每年按时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随访,及时治疗。”

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中山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宝山区微创诊疗中心这一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此前,类似复杂病例往往需转诊至市级医院,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如今在宝山“家门口”即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区”,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上海之门,为什么是大吴淞?

让分娩成为幸福起点,华山医院母亲节为孕妈送上暖心礼!

粉色花海预警!喜欢在月光下起舞的它开了~

记者:孙子璎 仲昱峰

编辑:潘乔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