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们在初入职场时就要拥有对行业的洞察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主动权与选择权。这也就催生了高校的教育架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动,“闭门造车”显然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与高校、政、企共三方资源的深度协同成为了家长对大学办学能力考量的全新维度。

其中,与官方的合作就格外重要,因为从政策导向看,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来建立就业服务保障的整体体系,因此能够得到官方认可的高校不仅能得到最新的行业动态,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政府实习实践的机会。



作为鱼米之乡的湖南,依托于深厚的人文积淀,经济发展非常活跃,拥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孕育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在内的优质高校。而在众多高校中,湖南科技大学作为以“科技”为专长的高校,对于该省份在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人才培育与科研攻关的作用,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4月9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冯文利率调研组来到了湖南科大,调研海洋科技领域重大科研装置建设及创新平台发展情况,并有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永涛、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宋琤、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艳希、中国大洋事物管理局海底处处长罗祎等参加。



无独有偶,4月9日,湘潭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席晓刚一行来校,就湖南省应急管理学院筹建工作进行交流。在此之前的3月28日,望城区发布“创新创业在望城”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上,湖南科大与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望城经开区签署“校地园”创新创业合作框架协议,构建“政府+高校+园区”三位一体协同机制。

从短短半月收到的来自官方的合作邀请也能看出,湖南科大的重点建设领域,例如海洋科技、应急安全管理领域等,与省市政府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也是该校能够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加强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与地方发展高度同频的情况下,无论是学校得到的发展资源,还是学生拥有的就业机会,都会大幅增加。



当然除此之外,也能够证明湖南科大的人才培养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认可,与望城区进行签约的主要项目为创新创业共同体,校地园三方共建“双创人才联合培养中心”,设立“望城创投”百亿专项孵化基金,共建双创导师共享库,实现双创导师互聘

企业端通过这些举措使得湖南科技大学的专业课程与行业技术迭代保持同步,可以有效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而且双导师共享库也意味着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库,学生在参与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等前沿领域实训时,既能掌握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又可积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经验,就业竞争力不断上升,给学生未来在城湘商总部、德赛电池等龙头企业就业提供了非常多的助力与机会。



高校间的相互合作的意义与企业和政府另有不同,但同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跨校辅修、联合学位等制度突破学科壁垒,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不同高校的优势。



湖南科大在高校联合方面同样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助力学生构建复合知识结构‌,高校间的相互合作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资源,让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机会。

4月2日下午,该校与湘江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三方共建“智能地电数据研究中心”,聚焦智能计算、智慧能源与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协同创新,这三个领域都是面向于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湖南科大深耕“科技”与“发展”领域的规划完全一致。



除此之外,共同创新过程中,资源、导师的共享学生实际操作的培育也为该校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助力。而政府、企业、研究院与高校带给湖南科大的资源并不是单行的,而是叠加的效用,在肯定了湖南科大整体实力的同时,也助力其在科研、就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产生突破。

在这样多方合作的基础之上,湖南科技大学获得的教育资源就实现了显著的上升,而这仅仅也只是该校在短短半月之内收到的橄榄枝,在经年累月的发展下,定然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契机。这对于湖南科大学生的各方面成长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助力,如果家长和考生对于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发展资源比较看重的话,这所高校会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