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中华之祖,道家之祖

在黄帝平定天下之后,他向广成子求教,最终领悟了大道的精义,并在铸鼎之后得以飞升。由于黄帝是学习、修行并最终成仙的第一人,他被尊为道家的鼻祖。道家最初被称为黄老之学,其中“黄”即指代黄帝。

我们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炎”指的是炎帝,“黄”则是指黄帝。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是连孩童都耳熟能详的知识。鉴于黄帝在民间的巨大影响,道教自然将他奉为神明。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黄帝以多种身份出现:包括五老君中的中央元灵元老黄帝君、中央黄帝、日中黄帝、中岳黄帝以及上古部落的首领黄帝。

黄帝,姓姬,名轩辕。根据古籍记载,黄帝的父亲是有熊氏少典,母亲名为附宝。黄帝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在一次风雨交加之时,附宝目睹天上的闪电环绕北斗七星,北斗星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原野,她因此感应而孕。经过二十五个月的孕期,黄帝在寿丘这个地方诞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帝是原始社会北方一个部落的首领。那个时代,部落间频繁爆发战争,其中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尤为凶悍。相传蚩尤拥有八十一位兄弟,他们皆拥有猛兽般的身躯,铜头铁额,以沙石为食,力大无穷,凶猛异常。他们还擅长制造刀戟弓弩等各式兵器。蚩尤常常依仗自己强大的武力,侵犯其他部落。

蚩尤注意到原本强大的炎帝部落逐渐衰弱,便趁机侵占了炎帝的领地。炎帝带领自己的部族进行了抵抗,但面对蚩尤部族的凶悍,炎帝部族根本无法匹敌,很快就被蚩尤击败。炎帝无奈之下,只得向黄帝求助。

黄帝平日里目睹蚩尤的横行霸道和频繁挑起的战端,早有意向要制服这个祸害。于是,他召集了那些同样饱受蚩尤侵扰的部落首领,共同组成联盟对抗蚩尤。蚩尤自然不会示弱,双方在涿鹿附近的原野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



另一种传说讲述了黄帝追击蚩尤时,天色突变,昏暗下来,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使得黄帝的军队无法继续追击。据说这是蚩尤召唤了“风伯雨师”,借助了风雨之力。但黄帝也请来了天女助战,天女挥动长袖,瞬间云消雾散,晴空万里。最终,黄帝战胜了蚩尤。

黄帝击败蚩尤后,其在各部落中的威望显著提升,许多部落纷纷支持他。由于黄帝声望过高,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宝座,炎帝与黄帝之间爆发了新的冲突。两部落在涿鹿平原上再次交战,炎帝部落不敌,败北,最终并入黄帝部落。黄帝因此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

黄帝的后代皆为一时之选,尧、舜、禹以及夏、商、周三朝的君主均为黄帝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而中国人亦自称为炎黄子孙。

在部落纷争平息之后,百姓们开始享受和平的果实,黄帝则回到殿堂中静坐冥想。他感到自己逐渐老去,岁月无情,体力不支,死亡似乎近在咫尺。然而,天下刚刚安定,他仍怀有远大的抱负。因此,黄帝决定寻找仙术,希望借助超凡的力量延年益寿。

黄帝踏遍了天下的名山大川,寻访隐居的仙人,并建造了五城十二楼以迎接神灵的降临。他曾拜九玄子为师,在天台山得到了金液神丹的秘方。后来,他听说广成子是一位得道高人,便四处寻找。得知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黄帝便特意前往崆峒山拜见。

黄帝见到广成子后,经过一番寒暄,便向广成子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听说先生已经悟道,因此特来求教。我希望能够汲取天地之精华,用自己的力量使五谷丰登,让人民拥有充足的粮食。我还希望掌握阴阳变化,以便更好地造福天下苍生。我该如何实现这些愿望呢?请先生赐教。”



广成子听后,心中暗自叹息:黄帝的愿望虽好,但试图以人力干预自然规律,实为自寻烦恼。天地万物自有其自然的生长规律,其中蕴含着大道的真谛。广成子见黄帝心怀众多宏愿,且身为君主,明白即便向黄帝阐述此理,他也难以接受。沉吟片刻后,广成子终于开口:“你所追求的不过是事物的表象!你欲望如此繁多,我又如何与你谈论大道呢?”

广成子的话如同当头棒喝,让黄帝陷入了沉思。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向广成子告别,下山后在崆峒山下搭建了一间小屋,铺上白茅,静坐其上沉思冥想。黄帝如此修行了三个月,再次上崆峒山求见广成子。

在石室之中,广成子正沉睡于高卧之中。黄帝抵达石室之外,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问道:“闻先生深谙道之精义,敢问如何修身方能达成长生久视之境?”

广成子闻黄帝之言,心中欢喜,起身正坐,答道:“问得好,你且近前,我将向你阐述道之精义!”言毕,广成子欣然向黄帝阐释“道”的奥义。他认为,外界的声色足以扰乱人的心性,若能顺应自然规律,谨慎地守护自身的精气与神志,便能实现长生不老。广成子自述,他正是通过守护先天之气,使其和谐运行,已活一千二百岁,却依旧未显老态。

黄帝听闻广成子的精妙讲解,豁然开朗,继而询问天人合一之道。广成子向黄帝阐释此理:“若能理解并实践我所言之道,上可治国平天下,下可安邦定社稷;若不遵循道义,即便身居高位,也只能远观道之光辉,身处低位则将化为尘土。”



言罢,广成子双目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他步出门外,张开双臂,高声宣告:“我即将脱离尘世,步入无尽的玄妙之门,游历于无极的旷野之中。我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阻挡我者将消逝,远离我者将沉沦于黑暗。人终有一死,而我将融入浩瀚宇宙!”

黄帝承袭广成子的真传,深谙道之精义。自那以后,他在山间茅屋中修炼,逐渐领悟至高无上的道法。随后,黄帝前往青丘山向紫府先生学习《三皇内文》,南下至青城山拜见中黄丈人,又登云台山拜访宁先生求教,并获得了《龙跷经》。

黄帝命人采集精铜,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一只神奇的鼎。这只鼎能够预知吉凶,变化无穷,轻重自如,行动自如,无需水便能自满,无需加热水便能沸腾,还能自行产生五种味道,真乃一件神物。

鼎成之后,黄帝的修炼大成,天空中出现一条神龙迎接他。黄帝骑上神龙,群臣纷纷围拢,试图攀折龙须和黄帝的弓箭,结果龙须被拉断,弓弦也被拉断,群臣纷纷跌倒在地。黄帝乘神龙飞升云霄,消失于天际。黄帝铸鼎升仙之地,后人称之为“鼎湖”。

黄帝飞升后,成为“太一君”,后来被列为五帝之一。中国人尊称黄帝为五帝之一。

黄帝在天界初任雷神,后成为中央天帝,地位至高无上。古籍记载:“五行之中,中央属土,其帝黄帝。”

许多道教经书都声称是黄帝所传,包括著名的《黄帝内经》、《阴符经》等。在道经中,黄帝被称为“星圃真人轩辕黄帝”,位列第三神阶的左位。

道教视黄帝为世间学道、修道、成道、登仙的第一人,因此尊他为道教的始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