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烧烤、榕江“村超”等IP接连出圈后,2025年的中国文旅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由Z时代主导的价值重构。这群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用“反向旅游”“碎片化购金”等新消费逻辑,撕碎了传统文旅产业的标准化剧本。
新规则一:情绪价值>景区价值
“特种兵旅行”的退潮与“松弛感度假”的崛起,折射出年轻人对旅行本质的重新定义。云南腾冲热海景区的沸腾温泉旁,95后游客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更热衷于参与当地非遗扎染工坊,将旅行记忆转化为可穿戴的文化符号。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期间,带有疗愈属性的森林冥想、禅茶体验类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10%,情绪消费成为文旅产品溢价的核心要素。
新规则二:技术重塑体验边界
在北京五道口京张铁路遗址公园,AR手绘技术让游客用手机就能召唤出蒸汽火车历史场景;苏州全域“AI避高峰”系统根据实时人流,为每个游客生成定制化路线。更具颠覆性的是菜百首饰推出的“元宇宙珠宝展厅”,用户不仅能在虚拟空间试戴限量款,还可将数字藏品同步至社交平台——这种虚实交融的体验,让传统珠宝消费的决策周期从7天缩短至2小时。
新规则三:县域经济的逆袭逻辑
当一线城市景区因“预约难”“排队久”劝退游客时,安徽怀宁、湖南新化等县城正以差异化体验突围。浙江桐庐通过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油化厂文创园,将老肥皂生产线改造为剧本杀场馆,周末单日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这种“非标化”运营策略,恰恰击中了年轻人对“去景区化”旅行体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