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初年,梁启超就说过,西方历史渊源于希腊,希腊又以斯巴达和雅典最重要。这句话可以说准确概括了古典时代希腊世界的形势,希罗多德也是这样处理希腊史的,重点介绍的也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的历史。这里我也根据希罗多德的记录,把它们作为我解剖希腊城邦的案例。为了跟希罗多德一致,相关史实基本限于希波战争结束以前。首先介绍斯巴达。希罗多德对斯巴达历史的叙述相当系统。首先是斯巴达人国家建立的情况。希罗多德告诉我们,斯巴达人是随着入侵者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第一个首领名叫阿里斯托德摩斯。这个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按照斯巴达人的习惯,本来应该选先出生的那个为国王,但斯巴达人不清楚双胞胎中的哪个才是老大,一时难以决定。他们派人去询问阿波罗神,阿波罗祭司则指示斯巴达人,让两个人都做国王,只是要对先出生的那一个更加尊敬一些。碰巧孩子的母亲也希望两个人都做国王,于是斯巴达人有了双王制。
梁启超解释说,因为斯巴达国家的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国王不过是个祭司长和统帅,因此多一个少一个都没关系。这个说法很精巧,但没法说明为什么国王正好是两个,而不是更多或更少。现代学者也提出了各种假设,但没有一种能够让所有人信服,因此斯巴达人缘何要采用双王制,到今天仍是一个谜。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斯巴达的两个国王地位相当重要。斯巴达其他官职多是选举产生,只有国王世袭继承,而且享有各种特权。希罗多德说,斯巴达人尊敬国王的风俗不太像希腊人,更像蛮族人。希罗多德说,斯巴达最初治理得很差。直到公元前 9 世纪,得益于他们的贤哲和立法家来库古的改革,斯巴达才拥有了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库古给斯巴达人分配土地,确立军事训练制度,并且设置长老会和公民大会。但现代学者更倾向于认为,斯巴达的制度是在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才最终定型的,而且其制度的形成,和黑劳士制度以及征服美塞尼亚有密切关系。什么是“黑劳士”?接下来会说明。
原来斯巴达人征服拉科尼亚过程中,碰到了拉科尼亚南部的城市赫罗斯。这个城市拒绝服从斯巴达人的领导,斯巴达人征服它后,把当地居民降为黑劳士。公元前8—前7世纪,斯巴达人经过两次长期战争,征服美塞尼亚,把大部分美塞尼亚人也都变成了黑劳士。对于黑劳士的地位,学界历来有很多争议。希腊人一般认为他们是斯巴达人的国有奴隶,因为他们需要耕种斯巴达人的土地,并且把收成的一半交给斯巴达主人。但黑劳士不同于一般的奴隶。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房屋和家庭,还能拥有某些财产,并且需要为斯巴达人服兵役,实际地位更接近农奴。斯巴达的特殊之处在于,有了黑劳士,斯巴达人从此不用为生计操心,但为了防止黑劳士反抗,斯巴达人只好放弃所有生活的享受和文化创造,长期接受军事训练,时刻准备应付黑劳士暴动。这样的制度造就了斯巴达人军事上的强大,但也让斯巴达成为古典时代希腊的文化沙漠。听到这里的你可以开动一下脑筋,想想古希腊的文化名人中,有哪个是斯巴达人!
斯巴达人征服美塞尼亚后,本来还想继续扩张,但意外吃了败仗。后来斯巴达人转变策略,和周围的其他邻邦结盟。到公元前6世纪末,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大多数城邦都加入了这个同盟。同盟以斯巴达为一方,同盟者为另一方,古代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现代人因其成员主要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称其为伯罗奔尼撒同盟。同盟的领导者是斯巴达人,加盟城邦平时自治,甚至相互之间可以作战。但一旦斯巴达遭遇战争,则同盟者有义务出兵帮助。这个同盟让斯巴达人控制了相当广大的地区,拥有一支庞大的陆军。希波战争中,参与抵抗波斯的主要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其中大多数又是斯巴达的盟国,因此斯巴达天然成为抵抗波斯的统帅,连雅典都必须屈从于斯巴达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