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永兴岛的变化让人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只是南海上一块不太起眼的小岛,现在不仅面积扩大了50%,连歼-16战机都搬了进去,岛上人气也是一涨再涨。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和过去“荒凉小岛”的印象比起来,这转变未免太大。



永兴岛原本面积不大,过去只有2.1平方公里。可现在,填海造陆后,已经达到3.1多平方公里,差不多一下子多出半个岛。岛上不仅多了房屋、机场、码头,连小广场、超市、学校都齐了。

你说一个小岛,怎么就成了南海的“热门地”?



一、

永兴岛的位置,过去就挺特殊,是西沙群岛的“老大”,三沙市的政府也设在这里。以前它面积小,资源有限,主要就是守守海、驻驻军。可自从国家下决心搞填海造陆,这小岛完全变样了。

填海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其实难度挺大。要用大型挖泥船把海底沙子抽上来,一层层堆到岛边。这样搞,得考虑潮水、风浪,还得防止周围海洋被污染。干得不巧,岛是大了,生态问题也跟着来。好在中国这些年在海上工程方面下了大力气,技术已经很成熟,所以永兴岛的面积才有了质的飞跃。



面积一大,能干的事儿就多了。原本岛上只有一条1200米的跑道,现在直接升级到3000多米,能起降大飞机。新修的码头,也能停下万吨级船只。岛上的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商店、公寓全都配套起来,基础设施堪比内地小县城。

面积扩大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永兴岛一下子有了“底气”。不光是驻军、科研,连民用和生活都方便不少。以前岛上常住人口就几百人,现在翻了好几倍,生活气息越来越浓。

有人担心大规模填海会不会破坏海洋环境。官方说,技术上尽量环保,但外界疑虑还是有的。毕竟南海生态本来就脆弱,怎么平衡发展与保护,是永兴岛未来绕不开的问题。



二、

除了面积变大,永兴岛这两年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歼-16战机成建制入驻。以前岛上最多有点直升机、小型巡逻机,现在主力战机一来,防御水平立马就不一样了。

歼-16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多用途战机,能打又能防。它航程远、携带武器多,不仅能巡航拦截,还能执行远距离打击任务。驻扎在永兴岛,南海方圆几千公里内基本都在它的“照看”下。对那些时不时在南海晃悠的外来飞机和船只来说,这绝对是个“硬骨头”。



为什么要把歼-16派到这里?其实道理很简单。南海地理位置特殊,周边国家不少都对这里“有想法”,有的还常常闹点小动作。中国加强岛上防御,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对外释放一个明确信号:这里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歼-16一到,等于给永兴岛和整个西沙群岛加了一层“防护罩”。

其实,部署歼-16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有合适的机场、维修库房,配套的油料、弹药补给都得跟上。这些年,永兴岛基础设施升级,也是为了让主力战机能安心驻扎、随时起飞。

当然,岛上有了歼-16,不是说天天打仗,但关键时刻能起到震慑作用。对岛上居民来说,安全感也多了不少。



三、

岛大了,战机来了,永兴岛的人气也跟着上来了。以前这里常年只有驻军和少数工作人员,生活挺单调。现在修了新房子,来了不少科研人员、渔民家属,甚至有孩子在岛上上学。医院、超市、菜市场、健身房、电影院都一应俱全,岛上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小社会。

人多了,活动自然也多。渔业是个大头,填海后码头升级,渔船停靠、补给都方便,带动了周边渔民上岛工作。岛上还搞起了小型海产品加工厂,慢慢有了点产业的味道。



这些年,国内也开放了部分旅游项目。虽然普通游客不容易上岛,但有些旅行团还是能组织去西沙群岛“打卡”。永兴岛作为西沙的“门面”,也成了不少人心里的“向往之地”。有人说,能在这里住上几天,看看大海、椰林、蓝天,吹吹海风,已经是很难得的体验了。

说到人气,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媒体报道多。面积扩大、战机入驻,每次新闻一出来,网上总是讨论不断。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对这个“遥远的小岛”产生兴趣,相关视频、照片在网络上传播不少。永兴岛的知名度,几乎成了南海最响的那一个。

当然,岛上生活条件跟内地还是有差距。水电主要靠自给或外运,物价贵,气候也闷热潮湿。可对那些驻守在岛上的人来说,能够守护国家的“南大门”,心里还是挺自豪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