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柏含 如鑫淼
近日,一篇关于《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某乔,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推文引发了关注。
推文中介绍:刘某乔发表sci论文1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5月8号,重庆大学发布一则情况说明,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如果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监督。
记者在中国知网检索看到。刘某乔均不是第一发明人,12项专利的第一作者为刘某华,其余两项专利的第一作者也出现了刘某华的名字,而刘某华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此外,刘某龙、陶某元也出现在发明人名单中。这3人都是重庆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以上发明专利的最早申请时间是2016年,那个时候刘某桥是读初中的年龄。
根据报道,SCI 论文作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黄金通行证,其发表门槛之高竞争之激烈都堪称顶级。 这位本科生竟然能发10多篇的SCI 论文,还坐拥3项国家专利。而且刘某桥最早参与的发明专利申请于2016年,当时他只是个女生啊,还仅仅是一个年仅13岁的初中生,如此违背常识的操作,难怪引发议论纷纷。
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存在诸多危害。在我国,这种现象由于文化上的特殊性,“圈子”情结对学术发展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
重庆大学既然已经介入调查了,就不能只查本科生刘某桥。他背后的刘某华啊,刘某龙也得一并彻查。如果真查出有问题更不能含含糊糊的撤稿了事,而是要公开调查细节,严格依规处理,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
(作者:剧柏含 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