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上热搜了。
但这次,不是因为高考,而是因为一句话——
“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科研报国。”
说这话时,他站在清华的讲台上,语气平稳,眼神坚定。
他叫庞众望,考入清华七年后,已经是博士生,科研项目接连出成果。
可谁能想到,这个干净清瘦的大男孩,曾是被命运重锤过无数次的人。
01
庞众望出生在河北沧州。
从他睁开眼那天起,家里就是一地鸡毛。
父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好时坏,有时人都找不着。
母亲瘫痪在床,连站都站不起来。
一家子,全靠姥姥姥爷四处捡废品拉扯。
他小时候住的房子,是村里最破的那种。
屋顶掉土,地面犯潮,一下雨就得端盆接水。
锅碗瓢盆全是捡来的,桌子也摇摇晃晃,连个像样的沙发都没有。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庞众望长成了个顶顶懂事的孩子。
四岁,他踩着小凳子学做饭,烧水、洗衣服、照顾母亲,样样精通。
六岁,命运又开了个更大的玩笑——他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要五万块,那可是庞家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母亲坐着轮椅,带着他挨家挨户去借钱。
乡亲们看着这对可怜的母子,有人借钱,有人送米送面。
手术成功了,孩子救回来了,但家也彻底负债累累。
初中开始,庞众望就靠捡瓶子、收废纸补贴家用。
放学路上,他常常拎着一大袋矿泉水瓶回家。
母亲问他:“你不怕被同学笑吗?”
他说:“笑就笑呗,我又不偷不抢。”
他成绩一直很好,奖状贴满了整面墙。
高中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可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他放心不下母亲,就提前写了30封信,一封一封寄回家,陪母亲解闷。
说到底,这孩子一直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02
很多人都说,他的情感表达太少,不够温情。
可若真了解他的人就知道,庞众望从来不是那种爱说话的孩子。
他不轻易喊“妈妈我爱你”,
但会在母亲住院时,每天做饭送到床边。
他不擅长表达感情,
但会在学业最紧张的时候,还坚持写信寄回家,只为了让母亲安心。
有一回,他路过花坛,看到一只流浪猫蜷缩在角落。
他没说什么,转头跑去买了包牛奶,一点点倒进瓶盖里喂猫。
朋友看着他说:“你干嘛这么细心?”
他笑着回了一句:“小东西太瘦了,看着心疼。”
那是他心里的一面镜子。
真正压垮他的是2020年。
那一年,母亲因病离世。
她没能看到儿子穿上学士服的样子。
他在实验室收到母亲病危的电话,一路狂奔回家,却终究没赶上。
那天晚上,他坐在床边发呆,屋里只剩下母亲的照片和那台破轮椅。
他没哭,只是拿出母亲生前看过的那30封信,一封封又读了一遍。
03
他用七年时间,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现在的庞众望,是清华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生。
项目做得风生水起,论文和专利一项接一项。
他说,科研就像是“热水突然浇在脑袋上,灵感一闪,赶紧抓住。”
别人还在打游戏,他已经在实验室连夜敲代码。
光网络、光缆预警、地基感知……这些技术听着复杂,却可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除了研究,他还去支教,教孩子识字、讲故事、说理想。
他说,他想让更多孩子知道,出生在哪里,真的没那么重要。
关键是你敢不敢向前走,敢不敢咬牙扛下去。
结语
如今的他,依旧不富有。
住的房间不大,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台灯。
但他活得清澈,走得笃定。
母亲留给他的,不只是生命,还有一种骨子里的倔强和豁达。
哪怕前方风大雨急,他也学会了怎么握紧方向盘。
他说,值得骄傲的事还在后头。
他说,不想辜负“众望”这个名字。
的确,他没辜负任何人。
更重要的是,他没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