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常常会精心包装出一条看似完美无瑕的道路。
近期,一则新闻在全网引发了轩然大波,南京南泰中西医结合医院因违规为单身女性提供试管婴儿服务,被相关调查组介入调查。
这家医院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定制婴儿”这一备受争议的业务上。
单身女性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婴儿定制超市”,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制孩子的各项特征。
从眼皮的单双、肤色的深浅,到孩子父亲的学历、相貌、身高这些硬性指标,甚至连孩子的性别都能自由选择。
医院还提供了“贴心”的服务,宣称所提供的精子均来自精子库中25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
要是客户担心“货不对板”,还能进行“面试捐精”,即通过视频直接与捐精者交流,满意之后医院才会提供取精服务。
当然,学历越高、长相越帅气、精子质量越好,价格也就越高,每单基本都在10万以上,且一个月能成交三四十单,着实是一个暴利行业。
此事件曝光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反对者忧心忡忡地指出:“长此以往,谈恋爱前都得做亲子鉴定了,谁能保证爱上的人不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呢?”然而,也有不少女性对此表示支持。
她们认为单身女性同样有生育的需求,有些女性不想结婚,有些则是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但她们依然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为什么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生育愿望呢?
事实上,买精生子、辅助生殖这类话题早已不再小众。
如今,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捐精业务,各地的精子库也在不断呼吁年轻男性踊跃捐精。
但在国内,法律明确禁止向单身女性提供辅助生殖技术,而不孕不育家庭则可以通过精子库获得孩子。
不过,医院必须严格遵循双盲原则,对捐精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并且每个人的精子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女性,同时禁止进行孩子的定制以及选择性别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辅助生殖不仅仅是简单地生个孩子,它涉及到伦理、抚养等诸多复杂问题,还可能牵扯到代孕、卖卵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需要严格把控。
这也导致很多单身女性将目光投向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外精子库。
其实,买精生子这件事并非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它就像一枚硬币,有美好的一面,但背后也隐藏着凶险。
很多人最初了解买精生子,可能是从网红博主叶海洋的故事开始的。
2017年,29岁的叶海洋花费50万赴美,从精子库挑选了混血精子,生下了一个五国混血的女儿。2021年,她又前往俄罗斯,花费16万生下了二胎。
2023年,她再次以同样的方式怀孕,最终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如今,互联网上涌现出了许多单身生育的网红,她们大多选择去欧美、东南亚等地的精子库挑选精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且独立的女性越来越多,对于很多人来说,单身生育是一种充满吸引力的生活方式。
没有老公,没有婆媳问题,自己赚钱养家,自己照顾孩子,听起来十分美好。
然而,当这种方式逐渐成为一种风潮,普通人开始心动时,却往往忽略了背后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叶海洋能够如此轻松地实现单身生育,是因为她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她是化妆品公司的CEO,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网红,在生孩子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
即便如此,她每年仍需花费数百万元的育儿成本。
而且,单身生育所面临的困难远不止经济上的压力。
叶海洋自己也曾提到,怀孕中期,她因无人依靠而陷入抑郁;生完孩子后,她要面对24小时无休的单亲操劳,以及孩子长大后没有爸爸,在读书时被同学逼问爸爸是谁的尴尬场景。
很多人只看到了单身妈妈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没有意识到成为一位单身妈妈并非仅仅赚够买精的钱就足够了。
生育一个孩子或许并不困难,但为这个生命的未来负责,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选择一个精子要深远得多。
买精生子,实际上是一条充满未知凶险的道路。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货不对板”的问题。曾经有一条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花8000元购买所谓的常春藤优质精子。
在精子库的宣传资料里,捐赠者个个都是欧美高富帅,拥有常春藤名校背景,个人信息、家族史、体检报告一应俱全,甚至每条精子都配有本人录音。
这样完美的人设让不少人心动不已,然而真相却令人触目惊心。
有网友发现,精子对应的男性照片竟然是自己的同学,而照片当事人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参加捐精。所谓的录音,也被证实是AI生成的。
更细思极恐的是,你根本无法知道那个精子到底来自谁,质量究竟如何,但它却被包装成优质精子以高价卖出。
这并非个例,此前有媒体曝光,美国一家精子库的管理员竟然用自己的精子替换了客户购买的样本。还有人明明购买的是白人精子,生下来的孩子却是黑皮肤。
日本也曾有一名女性,通过精子库生下先天愚型患儿,追溯后发现捐赠者家族有遗传病史,而精子库却隐瞒了基因检测报告。
由此可见,这些看似专业正规的机构,其所谓的照片、声音、信息库都可能存在造假的情况。
你根本无从知晓,所谓的优质基因背后,捐赠者是否是吸毒者,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买精生子,就像是一场无法回头的豪赌。
从现实角度来看,真正高学历、高收入的男性,又怎会为了那微薄的利益,冒着风险去捐精呢?
实际上,大部分真实的捐赠者可能只是碌碌无为的普通人,甚至不乏隐瞒吸毒史、病史的群体。
除了“货不对板”的问题,买精生子还可能面临“混血劣势”。
有报告显示,混血儿的疾病基因显性概率要比纯种人大得多。父母的种族差距越大,孩子重组的基因差距也越大。
这些疾病基因可能在第一代时不会显现,但在第二代、第三代时就可能会爆发出来。
而且,父母来自不同种族,孩子患上罕见遗传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地中海贫血、白化病等。
然而,资本往往只热衷于包装“混血优势”,对“混血劣势”却只字不提,而这些劣势才是未来生活中需要每天面对的现实问题。
即便你幸运地通过了上述关卡,顺利且健康地生下孩子,也依然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美国有一位捐精狂人,通过多家机构捐赠精子,导致超96个孩子诞生。
后来,他出于好奇,开始在全世界寻找自己的子女认亲。很多人认为,买精生子后孩子就只属于自己,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精子捐赠者与孩子之间永远存在着血缘关联,而人性是最难捉摸的。
试想一下,如果捐赠者是一个又穷又无能的人,一旦得知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会不会追过来纠缠不清呢?
此外,还有更为现实的伦理问题。加拿大曾有三个男性通过捐精,使得600个孩子诞生。
当这些孩子长大后相恋,该如何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呢?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欧洲也曾出现过两名通过同一捐赠者精子出生的同父异母兄妹相恋的情况,直到婚前体检才发现彼此有血缘关系。
生育从来不是一场“去父留子”的单机游戏,它涉及到血缘、伦理乃至法律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你永远无法替孩子做出选择,孩子的基因里永远刻着另一半代码,而这份代码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写下这些,并非是要否定单身生育这一选择。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在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其中的利弊。
要清楚自己需要承担什么,面对什么,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当我们隔着屏幕羡慕叶海洋带着孩子周游世界时,也要看到她为了赚取养娃费用而拼命加班的辛苦,以及抱着发烧的孩子奔走在医院的焦急。
当我们被“去父留子”的自由所吸引时,也要认真思考当孩子询问“爸爸是谁”时该如何回答。
科技就像一把钥匙,为很多人打开了新的大门,但门后除了自由和美好,还有无数看不见的暗礁。
婚姻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社会传承至今,必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婚姻或许不是每个人的唯一选择,但如果真的决定踏上单身生育这条路,一定要摒弃想象中的光环,对“单身生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当你了解了所有光亮背后的阴影,依然坚定地说“我准备好了”,那么请攒够抵御风险的资金,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因为比起定制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起生命责任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