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在安顺场以非凡勇气和智慧突破天险大渡河,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一页;
同样是红色的五月,川观新闻记者雅安报道组兵分多路,重走这段长征之路;我们不仅重温英雄们的壮举,更要去探究,当下石棉人如何将前辈的勇敢、拼搏的精神,融入到新时代的发展命题中。在这片充满故事的红色土地上,如何把昔日的革命火种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从今日起,我们将推出“长征路上新石棉”系列报道,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见证这座山区小城的巨变。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雅安频道 黄刚 廖诗雪 刘静茹)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下简称“王岗坪乡”)挖角村的王岗坪集中安置点,是“9·5”泸定地震之后雅安最大集中安置点。
2年间,川观新闻记者见证了这里灾后重建、群众获救、抓阄分房、搬家入户、择业生活,住上好房子以后,这里的居民还习惯新生活吗?
日前,记者再次前往石棉县王岗坪乡挖角村探寻那里基层治理答案,试图寻找城乡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破题思路。
鸟瞰王岗坪乡挖角村的安置点
乡村“颜值”提升,民宿抱团赢口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一提到基层治理,对不少基层干部来说,都是“太具体”的细活路。既要柔性执法有温度,又要多部门统筹推进,关键是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的确,所以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该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长王宪飚说,虽然自己才来了不到1年,但已经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变化。
每次来王岗坪,外貌上都有不同。还没走入街巷里,此前道路旁油菜花田已“谢幕”收割。取而代之的是轮作早稻。道路另一旁是大棚,种植着玉米、草莓、新鲜蔬菜。视线往右边看,最外层的四栋民房墙壁上,绘就着当地春夏秋冬交融的新生活愿景:黄色油菜花田春光美,夏日绿色的稻田产业兴,金黄的秋季乡风和,白色的隆冬治理好。
安置点一角
房子对面的广场上,新时代文明试验所、文旅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未来居民可以在这“跳坝坝舞”“看露天电影”。
走街串巷,能感受到新鲜生活气。当地居民开了不少民宿、小卖部,门外打理得干净整洁,还种上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这个五一我们生意还不错,4天都满房了!”当地居民宿兵经营着名叫“宿先生鹿鸣舍”的民宿。
翻看其网络评价,有网友留言:“环境友好价格又最便宜”“老板一早还帮我换轮胎,人真好!”等。
王岗坪乡集镇一角
宿兵有自己的生意经——王岗坪景区上已经有了高端酒店和“野宿”,那么山脚下的民宿,就应该差异化竞争,做好优质的标准服务,突出“性价比”“热情服务”“当地特色”等优势。这些想法离不开他加入的当地民宿联盟。当地政府引导下,邀请民宿管家结成联盟,组团前往高端酒店、汉源九襄等同行学经验、谈合作。
集结多方力量,网格化管理细微处着力
小区里的不少老人家,从山上搬下来,离开田地没有庄稼种,多少有些烦恼和不习惯。但适应力强的年轻人,已经依靠当地的旅游产业开起了甜品店。“00后”王迦勒和女朋友趁着夏季来临,新学做了草莓味的奶豆腐售卖,旅游旺季他们就推着车去景区卖,平时卖的蛋糕、面包等,也是小区邻居们的生活所需。
王迦勒正在制作奶豆腐
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当地电梯楼房、独栋楼设置了28个网格区域对应了网格员,把他们的电话张贴在小区物业处。此外,安置点自治建设委员会委员由11位组成,村民选出信得过的热心人,形成由联村党委牵头,“家事自己办、小事网格办、急事难事共同办”的意识,协商工作机制。为了方便大家寻找,小区物业也是当地乡村学堂、自管委服务店、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协商议事室。
安置点网格划分示意图(部分)
骆连兵就是自管委的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担心着近期电梯的问题:“娃娃些要活泼好动些,早点把问题反馈上去,电梯按钮需要修好。”目前,王岗坪安置点有刚性居住需求的群众入住率已达到了100%。王岗坪乡户籍人口有6000余人,灾后重建区居民就有5000余人,城乡融合程度提高,因此更需要把基层治理做细,解决民生诉求,合力完成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居住方式转变。
从整个石棉县来看,县上组织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133个,总投资58.45亿元,在省级过渡、重建补助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配套补助约2.79亿元,从根本上减轻受灾群众重建经济压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