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光启公园,有一座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明代大墓。该墓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埋葬着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官至一品,是明朝时期的礼部侍郎和著名科学家,于崇祯六年(1633年)病逝于北京。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将他的灵柩归葬原籍,安葬在今天上海光启公园的大墓内。



他一生致力于引进西方的科学著作,并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为中国近代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大墓布局:一座规格极高的巨大墓葬

走进光启公园,首先看到的是分处两边的两座石望柱。细看这两座石望柱,你会发现它的基座是须弥座形式。抬头向上看,你又会看到雕刻着仙鹤及祥云图案的柱头。这些雕刻极为精美,是明代独有的雕刻技艺。



走过石望柱,你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四柱三间冲天式的牌坊跃立于神道之中。牌坊的正中额题写着“文武元勋”四个大字,两边则分别题写着“熙朝元辅”、“王佐儒宗”八个大字。震中牌坊的两边还镌刻着一副对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揭示着这位著名明代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走过牌坊和石桥,中间的就是神道了。神道的两旁,立着各式各样的石像生。这些石像生包含着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和石望柱等重要明代墓葬构件,它们依次从墓冢近处向远处排列,体现了明代一品官员的墓制规格和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依着神道的方向走到底,你会看到墓前还建有一座十字架。这是明朝所有一品官员大墓之中,唯一的一座十字架。它始建于1903年,因上海天主教会纪念徐光启受洗300周年而建。十字架高12米,材料上选用上乘的汉白玉,基座中还刻有着拉丁文的碑文。历史上,徐光启曾跟随着利玛窦加入了天主教,他的一生都有着天主教的信仰。



十字架的后面,就是徐光启的大墓了。大墓坐北朝南,墓前立有现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写的“明徐光启墓”墓碑。墓中有十个墓穴,分别埋葬着徐光启以及他的夫人吴氏和4对孙子孙媳。整座墓冢呈椭圆形,高2.2米,周围用花岗石砌筑,顶部植草。

这座大墓,在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明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重要历史资料。



碑廊与纪念馆:领略传承四百年的科学精神

在大墓的东侧,还建有着一座碑廊。该碑廊始建于1983年,刻有12块包含着徐光启的画像、手迹和传记石刻。这些传记石刻,深刻展示了徐光启在科学文化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传承和弘扬了徐光启的科学精神,以及明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经验。

而在大墓的西侧,还有一座有着徐光启雕像的“徐光启纪念馆”。该馆建于2005年,是在明代建筑“南春华堂”的基础上改建的。

馆内不仅藏有土山湾画馆在1913年所作的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水彩画,还藏有明代利玛窦所做的《坤舆万国全图》以及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几何原本》等文物。这些文物十分珍贵,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现在,位于大墓两侧的碑廊和纪念馆,已经成为了纪念徐光启、传承其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它们保留了徐光启一生的重要著作,弘扬了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旅游攻略:学习徐光启科学精神的深度玩法

你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9号线和11号线到徐家汇站的1号口。出站后按照路面指引,步行约771米即可到达光启公园。

到了光启公园之后,建议先从神道开始,参观大墓的牌坊、石像生和十字架以及墓碑墓冢等重要建筑,领略明代一品官员的高级墓葬风格。



参观完大墓,你可以到大墓的东侧,继续寻找碑廊中的徐光启画像、手迹以及传记石刻,领略他一生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

看完了碑廊,你还可以去徐光启纪念馆,领略一番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的豪情壮志;学习一下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科学成就。

当你参观完所有的景点,你就会明白:历史从不只是书本当中那刻板的文字,而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真实写照。



这座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光启公园,它不仅是徐光启精神的发源地,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海派文化的核心要义。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现代科学与历史文化的交融,领略一个国家对科学知识的永恒追求;你也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感受一个民族对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徐光启,一个让人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名字。必将随着光启公园的光阴流转,而留芳百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