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路上走,祸从天上来!”“原来人行道上也有‘追尾全责’,以后走路得装个倒车雷达?”
设想一下,某天,你好好地在路上走着,忽然,走在你前面的路人突然转身。
并且一个不小心,对方直接撞在了你的身上并摔倒在地造成骨折。
而最终对方却要让你为她的受伤负责任并赔偿,你愿意吗?
不用想,这件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大家都会觉得太冤。
因为这完全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只是在正常的道路上行走,无任何违规。
可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青岛,你到底用不用赔偿那就不一定了!
因为前不久,当市民小王遇见这样的事情以后,他直接被判定存在责任。
并且,还需要向倒下的刘大妈赔付整整7万元!
而看到青岛相关法院指出小王的“罪名”后,更是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凤凰东方传媒】【青岛中院】【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大江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行走也要保持安全距离?
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关注,还要从2024年11月11日青岛中院的一篇公众号文章说起。
当时青岛中院本着普法的初心,将这起案例作为典型公布出来。
而那个时候,并没有很多人关注到,直到5月6日,一位网友偶然看到这篇文章,直接就惊呆了!
在那篇文章中,对于这件事情是这样描述的。
在青岛李沧区,青年男子小王和刘大妈曾一前一后在人行道上同向而行。
本来一切都非常正常,前面的刘大妈边走边打着电话,小王也提着东西走着。
而前面也没有任何意外,但没想到,刘大妈不知为何突然转身。
这一转不要紧,不仅把其身后的小王吓了一跳,刘大妈自己也吓了一跳。
并且因为年纪大了,她直接整个人没站好,撞到了小王后摔倒在地。
刘大妈一阵阵地喊着,小王也吓坏了,赶紧拨打120给大妈送进医院。
可做好事的他没想到,自己却摊上大事了!
在刘大妈被确诊为属于十级伤残的右股骨骨颈骨折后,她和她的家人便开始找上小王。
其家人认为,是因为小王在后面,所以导致刘大妈倒下并摔成这样。
所以按道理小王必须赔偿,可是小王也觉得冤,自己没干什么,还好心将大妈送进医院。
可对方一张口就是18.8万,小王只是普通的打工族,一年也挣不到这么多。
最终双方没有达成和解,刘大妈的家人直接将这件事情闹上法庭。
而青岛中院接到这个案件后,也一直在积极处理,对双方进行调解。
但是双方都不愿意,最终法院又根据相关的监控,作出决断。
法院也认为,主要责任在于刘大妈,如果不是她突然回头,自己不会撞上小王也不会受伤。
但这不代表小王一点错也没有,根据法院的说法,他的错误就在于:
“行走过程中没有保持安全距离!”
而在法院的视频中,立案庭的韩庭长表示,案件最终圆满化解。
殊不知,对于小王并不圆满,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拿出7万元赔偿给对方。
这件事情在被网友发到网上后,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
听说过开车过程中要保持合适安全距离,但走路什么时候也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景区内的人挤人,这又该怎么办呢?
最关键的是,让人最意外的是,这个明显看着不完美的案件,却被拿出来当成了典型案例。
实在是匪夷所思,于是不少人编出了这样几句顺口溜:
“不用买社保,老了来青岛,一步一回头,城里买栋楼!”
虽然这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完全可以看出,大众对于这件事情的不满意。
毕竟如果这样也能获得赔偿,以后大家都不用上班,直接上街碰瓷就行。
于是,气不过的网友纷纷去青岛中院官方账号留言,但没想到,对方早已经作出对策!
2、评论区被关闭,青岛文旅天塌了
“有本事你就把评论区打开!”“为什么要把评论区关闭!”
5月9日,这件事情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后,大家都想问一下为什么。
但当搜索青岛中院官方的账号以后却发现,根本就评论不了。
相关部门不仅没有对此作出相关解释,还直接关闭了评论区,并且删除了此前的大部分不好评论。
而不仅如此,等到有人再去公众号搜索相关的文章之后,也发现,文章被删除了!
如此做法难免给人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而神通广大的网友们倒是以此为梗开启了创作!
有人发视频称,要带自己的爷爷奶奶去青岛旅游,去赚大钱。
也有人表示自己看到了新商机,比如以后可以开发一个“行人测距仪”。
这样就可以实时进行播报与前方新人的距离,比如:
“滴滴,前方大妈距离1.5米,建议紧急侧滑避让!”
还有网友更是害怕以后如果再去景点或者去商场人多的时候自己再惹出事。
便建议商场或景点标注“安全距离地标”,违者罚款50元附赠《行人安全距离手册》。
最搞笑的是还有人在评论区询问:
“去青岛需要带什么?”
有人回应道:“需要带一把尺子,随时进行距离测量!”
而如此一来,青岛的各大官方账号也纷纷沦陷,其中青岛文旅更是天塌了。
自己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宣传,这一件事情就直接让整个城市塌房。
甚至就连青岛本地人也觉得这件事情太荒唐。
而网友更是亲自为青岛这座城市设置了宣传语,这一下,青岛文旅也直接被逼得关了评论。
不仅如此,就连青岛宣传大使黄晓明和央视网也直接被无辜牵连!
3、黄晓明无辜躺枪,律师集体懵圈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在这场“安全距离”的风暴之下,也让人们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彭宇案”。
本来他只是见义勇为去扶老人,没想到最终却被诬陷,而法官竟然在法庭上说出了这样的话。
本以为这只是法官个人的错误,但没想到,如今类似的事件又再次上演。
有网友调侃:
“以后走路得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观察,堪比特工执行任务!”
而另一边,央视网的视频下方和黄晓明的评论区,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问候!”
“我刚好有7万能去青岛吗?”“我只有6.9万可以去青岛吗?”
在央视网4月27日发布的一条宣传青岛的视频下面,目前已经被类似留言攻陷。
而打开黄晓明的个人账号,他这个正宗青岛人也没逃过一劫。
除此之外,回到事件本身,这件事也引起了整个法律界的骚动。
不少专业律师面对这样的判决更是表示懵圈。
如果只看整个案件的前一部分,法院处理没有问题,明确双方的责任谁大谁小。
但当提到小王有较小过错的同时,一句“安全距离”实在是有些勉强。
因为最关键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法律文件中对走路有相关规定。
有律师认为这个案件应该重新审理,不能这样来“和稀泥”。
也有律师表明,案件中还涉及“老弱”这一点,但不能因为“谁弱就偏向谁!”
目前,青岛相关部门均未回应此事,但也有媒体作出评价,表示:
“司法不能强人所难!”“应该坚持谁有过错是担责,而不是谁受伤谁有理!”
从“扶不扶”到“走不走”,公众再一次对“公信力”发出了疑问。
而这起看似普通的行人相撞案件,实则折射出司法实践中 “和稀泥”式调解的困境。
尽管案件最终以调解结案,但“打折式赔偿”却模糊了责任的边界。
对于这件事情,您觉得最终判定小王赔偿刘大妈是否合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