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们给美国总统特朗普起了一个新名字——“万税爷”。对外,以为关税是“屠龙刀”,结果被中国的“铜墙铁臂”反弹了回去。对内,他拿出“倚天剑”,直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让他降利率,结果竟然也被怼了回来。特朗普怒了,大骂鲍威尔,还扬言要撤他的职。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上一秒他还抱着要撤职对方的架势,下一秒,就毫无征兆地在媒体表态,无意解雇鲍威尔。二度成为美国最高领袖,特朗普为什么罕见地“认错”了?
(一)美联储是私营机构?
之前,特朗普为什么会高调针对鲍威尔?有人说,特朗普其实针对的不是鲍威尔,而是他所代表的美联储。
在我们的查询中,发现了一个细节,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他就因为降息问题和美联储龃龉颇深。2018年末,在美国股市下跌和裁员潮的背景下,特朗普向《华盛顿邮报》透露了对鲍威尔的不满,并称美联储的政策方向“完全错误”,将当时的股市下跌,以及通用公司关闭工厂和裁员等问题都归咎于美联储。
不到一年后,美联储进入降息模式,特朗普再一次公开表达了他对美联储政策的不满,称其降息的步伐不够快。2019年9月,在美联储的一次降息行动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说:“鲍威尔和美联储再次失败。没胆量,没理智,没远见。”
当然,在此次特朗普要求美联储降息的对峙中,鲍威尔的态度也引发了热议,网友大呼“太刚了”。当被媒体问到:如果特朗普要求他提前结束任期,是否会提前离职时,鲍威尔表示不会,因为特朗普没有这样的权力,法律并不允许他这样做。
面对愤怒的总统,鲍威尔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就是美联储。
在美国历史的早期篇章中,金融市场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并且一直没有类似中央银行这样的机构存在。起初,这种看似自由的发展模式让美国金融一度繁荣,银行数量激增,信贷业务蓬勃开展。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缺乏统一监管与调控的体系弊端尽显。1873年、1884 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爆发了金融危机,导致大量银行倒闭,无数民众的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1907年,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美国社会掀起了广泛的辩论与改革呼声。在这样的背景下,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邦储备法》。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也就是美联储应运而生,成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旨在为美国提供安全、灵活、稳定的货币和金融体系。
美联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位于华盛顿的中央理事会,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由7人组成,而鲍威尔就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第二部分则是12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官网有这样一个解释:美联储具有公有和私有相融合的特征。其监管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则像私营公司一样在美国不同区域设立,并各自拥有行长。
正是由于这些12家储备银行的存在,网络中就有不少人把美联储说成是一个私有性质的管理机构。对此,专家表示是一种误解。
胡麒牧(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客座教授):“美联储的定义就一句话,它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中央储备委员会是一个正经的政府机关。这个委员会再加上12家联储银行,它们共同有一个货币政策委员会,去决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导向,比如加息、降息。在这个过程中,它要既能考虑到中央政府的一些考量,又要能够照顾到地方和私营部门,所以它设置了一个体系,叫非盈利机构。尽管美联储也可以通过交易美国国债,获得一些收益,但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有非常大的独立性,但不是一个完全的私营组织,而是既有政府部门,又有私营属性非常强的地方性储备银行,结合起来的综合体。”
(二)美联储不受政府约束?
美联储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美国金融体系,那它具体干点啥呢?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印钞票”外,它还主要肩负两个重要使命,一个是确保物价稳定,二则是最大程度保障就业。网友这样形容它的能力:美联储的镰刀挥一挥,就能轻轻松松收割数百亿美元,掌权者们动动嘴皮子,就能让美国股市进入大牛市。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联储确实是“权势滔天”。但问题是,掌握着巨大权柄的美联储,却无人约束,连总统都不行。这是真的吗?
胡麒牧:“美联储不需要向美国总统、财政部负责,只对国会,所以它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但这个独立并不是它可以独立于美国的行政体系之外。大家会问,它能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会不会有失偏颇?其实从制度设定上,它已经进行了规避。无论是这12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位置的设定还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构成,它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制衡,必须既符合整个联邦政府总体的利益,也要符合私人部门的利益,还要符合公众的利益,平衡各地区和州的利益,最后形成了一个中和方案。”
(三)华尔街银行家是美联储背后的“神秘力量”?
过去几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供应链危机、股市过山车、美元信誉下降等众多问题,但美联储却经常选择按兵不动,对外一致口径都是需要时间观望和更多数据支撑。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有分析指出,美联储背后有着强大的“神秘势力”,其真正“操盘手”是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这种说法有证据吗?
2015年12月,《财富》杂志题为《华尔街与美联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的文章这样分析:与其他阴谋论不同,“华尔街银行家操控美联储”的说法确实是有事实依据支撑的。1913年,美联储构建之初的设想,是美联储需要启动资金,而私人银行则以“股票”的形式为其提供资金。一旦这些资金进入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私人银行家们就被赋予选举储备银行董事会成员的权利,并有可能进一步参与任命储备银行行长的事务。
胡麒牧:“如果把美联储想成是一小部分人可以去操控整个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偏颇了。马克思、列宁其实都解释过,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这个问题就非常清晰了。当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它整个国家都代表着金融垄断资本的利益。美联储根本就不是那么几个12家联储任职的行长或者董事可以控制的,他们只是作为背后阶级的代言人站在台前。美国的国家制度都是由那帮人去设计出来的,你说能不代表他们的利益吗?但如果说代表某个家族或者某个资本,我觉得可能都是把它具象化了。对美联储来说,维护金融资本、华尔街的利益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否能去操纵,这其中是有制衡的,不能为所欲为。因为毕竟选民还在那,它毕竟是一个直选制,投票的机制会对它形成一定的制衡。权力的制衡,贯穿于美国整个立国,一直到各种制度的完善。但这些制衡肯定不完美,偏袒一部分群体的利益是很有可能的。”
(四)干预美联储,特朗普早有预谋?
其实,自美联储成立以来,大部分的总统都和它扯过皮,有过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从特朗普和美联储之间的纠葛就可见一斑。随着关税政策的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特朗普急需美联储用降息的方式进行配合和兜底,但美联储却不愿松口。因为100多年前,华尔街的大佬们就已经想好了,不能让政客们管钱,要找专业人士。但他们大概率没有想到,100多年后会有一个特朗普出现,他觉得自己比专业人士更专业。
早在2024年4月,特朗普竞选期间,《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特朗普与核心团队成员正在悄悄针对美联储,他们试图起草一份近10页的政策文件,如果特朗普赢下选举,将在第二任期内,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
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在第二个竞选周期时曾表示,“总统至少应该对利率决策有发言权”,特朗普认为自己的直觉在很多情况下,比美联储官员或主席更敏锐。
看来,在拿下第二任期之前,特朗普就已经对如何干预美联储决策野心勃勃了,而现在权力在手,他也彻底开始了对美联储的步步紧逼。为什么特朗普动了心思要拿下美联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胡麒牧:“按照特朗普的政策导向,他从1.0时代就一直努力想干预美联储。无论是通过美联储投放货币、发行国债、募集资金等等,都是想把美国经济拉起来。但特朗普又面临一个问题,他既跟国会关系不好,又跟美联储关系不好。美国的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财政赤字是有上限要求的,超过这个赤字就要拿去国会审批,如果国会不批准抬高赤字上限,你就没钱了,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停摆,所以特朗普总跟国会打擂台,希望能发更多国债。而他和美联储关系特别差,是因为他希望美联储不要管通胀的事情,我要的是经济的繁荣和选民,你就给我放钱就是了。但这个烂摊子很可能会交给下一任,美联储是不会按照特朗普个人意志,以及短期的政绩需求去帮助他放水的。”
(五)美国诺克斯堡的黄金还在吗?
说一千到一万,都离不开一个“钱”字。为了搞钱,特朗普搞出的这一系列事件,不仅仅让全球股市震荡,起伏不定,就连贵金属市场,也出现了反常。整个4月,黄金价格走出了“过山车”行情,热搜不断。每日金价变化也成为国民关注焦点。
4月22日,国际金价一度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创历史新高。紧接着第二天,金价又大幅跳水,最低跌到每盎司3200多美元。24日、25日两天,金价又开始反弹和震荡,回到3300美元左右。
而就在“特朗普缺钱”的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储存黄金的地方“诺克斯堡”可能已经没有黄金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到底真还是假?
诺克斯堡的黄金储备还在不在?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新闻鉴证组》。
制片人:梁茵
编导:杨新烨
编辑: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