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一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四百多位皇帝或擅长笔墨,或能征善战,当然其中也不乏中庸无才之辈。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我国史上最能打的十个皇帝。

这不盘不知道,一盘吓一跳。



像宋太祖赵匡胤这样武将出身的皇帝居然只能勉强上榜?甚至横扫欧亚两个大洲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进不了前三?

那么问鼎第一的是谁?是“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还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还是……



开国皇帝篇

第一名是秦始皇嬴政。

作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皇帝,这位始皇帝绝对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从他刚刚开始亲政就遭遇嫪毐叛乱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披甲持剑亲自上战场。

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秦始皇也经常巡视练兵场,偶尔遇到将士们切磋,他也会加入进去。



除此之外,练枪、练剑更是他几乎每天要做的功课。

这些事情也为他日后扫荡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经五次巡视天下。

当然巡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刺客,虽有精锐卫队护身,但秦始皇每次也总能依靠自身武艺化险为夷。



即便晚年追求长生,秦始皇也始终保持着习武的习惯,临终前还能拉开三石强弓。

这份坚持,在历代君王中实属罕见。

而第二名是汉高祖刘邦。

和秦始皇相比,刘邦的真实武力就被大大低估了。

楚汉之争中,项羽率领几十万大军就冲垮了刘邦的几十万大军。

当大家觉得刘邦肯定很难活下去的时候,刘邦竟单人单骑杀出了重围,如此气魄和勇气属实罕见。



更让人觉得震惊的是,他和项羽决战时已经五十四岁了,但他依旧亲自带兵上战场,并且不眠不休督战。

看到这真的想说一句,这样的耐力和能力,怪不得刘邦能建立大汉朝啊。

不过汉朝成立后,刘邦也没有放松,依旧坚持每天习武并且保持着狩猎的习惯。



虽然刘邦算不上武功盖世,但能从几十万大军中杀出重围,也值得这个第二名。



第三名则是明太祖朱元璋

说起朱元璋,他的出身和上边两位相比就差得远了。

“放牛娃”“和尚”“乞丐”这些词是很多人认识他的关键词。

但是可别忘了,在大明成立之前,朱元璋是从起义军里起家的。

早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就亲自指挥水战,战斗中即使身中数箭仍然坚持在一线。



就连建立明朝后,他也始终保持习武的习惯。

五十岁那年,他和各位亲王切磋,还能开硬弓、抡大锤。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特别重视火器运用,曾亲自操演火炮部队。

这份对新式武器的重视程度,在古代帝王中实属难得一见。



中兴皇帝篇

第四名是元太祖成吉思汗

看到上边三位的故事,或许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成吉思汗在第四名真的不委屈啊。

其实作为蒙古帝国的传奇,成吉思汗的武力值确实没得说。



在他的带领下,蒙古大军直接打穿了欧洲亚洲两个国家,但凡他活的时间再长点,现在的孩子就不用遭受学英语的痛苦了。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的箭术堪称一绝,他在三百步外能射中奔跑的野狼眼睛。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成吉思汗少了一份谋略和远见,故才屈居第四。



第五名则是汉武帝刘彻。

看到汉武帝排到第五,可能有的人会想,汉武帝当时有卫青、霍去病帮他巩固江山,他不就在朝堂上发布个圣旨吗?怎么还能排到第五?

根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间,曾经十三次亲征匈奴,甚至到了四十岁时仍能披甲上阵。



现在四十岁的男人别说上战场打仗了,可能有些人走两步都得喘。这么一对比,想必大家就能知道汉武帝亲征的含金量了吧。

而且据载,汉武帝五十岁时还能拉开三石强弓。

虽然他亲征匈奴时史书没有记载他具体杀敌数量,但这份亲临战场的勇气,已远超寻常君王。



所以他排第五也算是比较合理的。

而第六名则是唐太宗李世民。



从陪父亲李渊打江山开始,“天策上将”的威名就已经让敌军闻风丧胆。

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带着四名亲兵就赶直冲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并且一箭射落了敌军大旗。

此举直接让窦建德的十万大军顷刻间溃不成军。



史书记载,他身上一共有六处箭伤,都是在战争中留下的。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李渊吉连续射了两箭都没能射中李建成,而李世民则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这份狠辣决断,确实非同寻常。



少数民族皇帝篇

至于第七名则是清太宗皇太极

作为和成吉思汗一样从草原起家的皇帝,皇太极的武力值却常常被低估。

那么皇太极的武力值到底多高呢?

《太宗实录》里记载:太宗留下的弓,里边得用四尺长的箭,很多力气大的人连弓都拉不开呢。



这种记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

在大凌河之战时,皇太极已经四十岁了,但他还能连续开弓数百次却不觉得累。

毕竟咱们这位清太宗是从草原来的,从小能拉弓搭箭不说,摔跤也是把好手呢。

在清军没入关前,皇太极就曾连续摔倒过八名布库勇士。



而他出色的武艺,也为之后带兵入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第八名则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和上边的皇帝们相比,完颜阿骨打有想当皇帝这个念头的时候已经年近半百了。

不过虽然年纪不小了,他的战斗力可一点也不弱。

在出河店之战中,他仅仅带着三千七百人就击溃了辽军十万大军,并且还亲手斩杀了辽将耶律谢十。



这谁能想到是一个岁数都该当爷爷的人干出来的事。

除此之外,他的箭术也是一绝,甚至一箭射中三百步外的柳枝。当时这个绝技一出,给周围的人看的直接是目瞪口呆。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力量,据说他能徒手扳倒一头成年野猪。



虽然这些记载可能有夸张成分,但确实反映了完颜阿骨打过人的身体素质。

第九名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这位在十六岁起兵的鲜卑族首领,在小小年纪就能杀出重围靠的就是过人的武力。

拓跋珪二十四岁那年,就参与了参合陂之战。

此战中,他亲手斩杀了敌军大将慕容麟,极大程度上振奋了北魏大军的士气。



除了带兵打仗,平时练兵时他也十分刻苦,甚至能做到连续开弓五百次而不休息。

即便到了四十岁,他还能穿着重甲徒步行走上百里。这种耐力,在当时确实不常见。



未成统一皇帝篇

而最后一名则是宋太祖赵匡胤。

虽说赵匡胤也是开国皇帝,但为什么没有他没有和其他开国皇帝一样位列前三呢?

这还得从宋朝的版图说起。

赵匡胤去世时仍有北汉、燕云地区未收复,这种"不完美"开国在历代罕见。



不过他的武力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早在后周时期,赵匡胤就随柴荣征讨南唐,在六合之战中赵匡胤单骑冲阵,还亲手斩杀了南唐大将皇甫晖,扭转了战局。

在《宋史.太祖本纪》中有记载:太祖力气很大,擅长射箭,能射三百斤的硬功。

这些记载都证明了赵匡胤过人的武艺。



结语

这些帝王的武力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勇武,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传承。

他们的战绩,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不过如果他们互换一下所在的年代,或许今天的排名也会大洗牌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