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余年前,我国正深陷乱战之中,尤其在1946年,抗日战争告一段落后,本应迎来片刻的宁静,然而蒋介石却选择对共产党发动了全面进攻,一场殊死的内战由此拉开帷幕。



一、中原突围



1946年六月,蒋介石突袭我党中原根据地,动用了三十万大军,而我军在中原仅有六万人左右,实力悬殊,形势堪忧。



李先念负责中原地区,毛主席早已预见共军国军必有一战,然其来势迅猛,出乎意料。明知不可强敌硬抗,李先念奉行毛主席“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



为此,李先念下令突围,由一旅和二旅担任阻击任务,为主力突围掩护。虽知阻击意味着生死一线,但为保主力,李先念不得不冒险牺牲。一、二旅皆为老兵,经验丰富,突围机会较大。



一旅旅长皮定均为众所周知,曾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深信为革命献身光荣无悔。计划初期,李先念叮嘱:“定均,你要活着回来,带回你们的五千多名战士!”皮定均知难而进,组织部队执行阻击任务。



皮定均带领一旅与敌周旋,成功为主力突围谋取时间,自身损失微乎其微。此场中原突围意义重大,保全了我军生力量,牵制国军大量兵力,减轻其他解放军区压力,具有深远意义。



然对于同样牵制任务的二旅,却鲜有人提及。二旅由吴诚忠所率,同样是我军老兵,自1929年加入红军始,直至抗战胜利,一直期盼和平,然蒋介石突袭打破了一切。



吴诚忠意识到牺牲不可避免,但革命道路鲜血痕迹无数,他们是后代幸福的守护者。在动员大会上,吴诚忠慷慨陈词:“战士们,我们的任务是为主力撤退,尽管我们或许无法生还,但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战士们听后,无不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数日战斗过后,二旅消耗巨大,尤其伪装成主力部队,弹药耗尽。主力部队撤离后,吴诚忠接到撤退命令,率队向安徽撤退。至岳西县时,发现后方有三万国军追至,处境岌岌可危。



在绝境中,地主胡之杰出现,提供逃生办法。胡之杰以前是国军一员,但与蒋介石有分歧,退伍归乡成地主,深受百姓尊敬。他承诺协助解围。



胡之杰向国军友人求情,最终祝顺琨同意留出一线生机。吴诚忠对胡之杰感激不尽,他挽救了数千士兵的生命,是他们的救星。



按照胡之杰提供的线路,吴诚忠等突围成功,中原突围才得以结束。



在这场突围中,一旅皮定均和二旅吴诚忠同样闪耀光芒,他们用鲜血和牺牲,书写了民族解放史的壮丽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