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举办了“蓉法护企·庭审零距离”普法宣传活动,四川省、成都市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11名企业家代表走进法庭,沉浸式旁听庭审。

随着法槌声响起,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成都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杨某某、宋某、杨某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一案。


庭审现场

成都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诉主张,该公司与某信托公司签订了财务顾问协议,为某信托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但杨某某、宋某、张某作为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在与该公司经营同类业务的某公司参与经营,并利用职务之便将同一项目新募集资金产生的收入安排到某公司,为某公司谋取原属成都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商业机会,三人违反忠实义务,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要求赔偿。同为上诉人的杨某某、宋某、张某亦主张,成都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张的商业机会并非独属该公司的商业机会,成都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某公司分别与某信托公司签订的财务顾问协议,是针对不同的项目,成都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知晓三人参与某公司的日常管理,三人不存在违反忠实勤勉义务的行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与过去的庭审方式不同,法庭中只有三人合议庭和当事人,没有速录员忙碌的身影,也听不到频繁的键盘敲击声。因为此次庭审由“AI书记员”担任记录,全程无书记员、速录员,庭审全程被录音录像设备无死角捕捉,并借助庭中语音自动识别技术,确保记录的精准无误。双方当事人在审判长的引导下,通过电子证据的展示,高效有序地完成了证据交换,并通过法庭调查固定了庭审争点,围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构成竞业禁止、是否谋取了公司商业机会、公司利益损失如何确定等争点展开激烈的法庭辩论。

旁听席上,代表委员和企业代表从真实的庭审交锋中直观感受到了商事审判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庭长周力娜告诉记者,这次庭审采用的“AI书记员”模式已在法庭广泛运用,节奏更快,效率更高,当事人体验感也更好。“这次的企业家法庭观摩活动主要为了让企业家走进法庭,感受法治的力量,有非常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成都市工商联副秘书长、法律部部长刘朔表示。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钟晓璐

图据成都中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