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感染率高达93.75%!支原体防控从单一药物转向“疫苗+药物”方案是趋势
猪支原体肺炎在育肥猪中的个体感染率超过70%,猪场感染率则高达93.75%,每年可给我国养猪业造成100亿元的经济损失。目前,传统单纯药物治疗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当下需求。“疫苗+药物”的综合防控策略,因其能切实降低猪场支原体感染风险,提高养猪效益,正逐步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据新猪派调研,猪场支原体疫苗的普及率并不理想,2024年仅为48%左右,而欧美国家免疫普及率超过94%。因此,提高猪场对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认识及接种接受度,或是有效控制猪场支原体感染率的关键所在。
猪场隐形杀手:支原体肺炎
场感染率高达93.75%,每年造成损失超100亿
猪支原体肺炎最大的特点是,临床表现慢性型、低死亡率,目前仍被养殖朋友所低估或忽视,成为猪场的“隐形杀手”。具体而言,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以及药物治疗和防控成本增加,严重损害养猪效益。据江苏省农科院调研估算,在中国猪支原体肺炎每年对养猪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达100亿元。
近年来,猪支原体肺炎对猪场的危害趋势有着显著变化。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猪支原体场阳性率仅为14.4%。此后短短2年时间,个体感染率和场感染率均增长超过六倍,这反映出支原体肺炎在猪场中的流行趋势正变得日益严峻,其流行范围更广,强度更大。
当前对于猪场而言,猪支原体肺炎的威胁几乎无处不在。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24年在4个省份的32个猪场中,对1167份鼻拭子样本进行黏膜sIg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场阳性率高达93.75%。
经济损失平均降低67%
单一药物转向“疫苗+药物”防控方案是趋势
简析支原体流行趋势日益严峻的原因,是由于后非瘟时代,国内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迅速提升,饲养模式的变化带来了猪舍内空气流通不良,氨气、CO2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加剧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因此,养殖密度、栏舍结构以及环控设备条件也通常决定了猪场支原体肺炎的防控难度。
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存在用药周期长,成本高,停药后容易反弹,毒株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等一系列问题,显然已难以满足当下需求。面对这一挑战,“疫苗+药物”的综合防控方案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受到广泛青睐。该方案能切实帮助猪场降低支原体感染压力,提高养猪效益。据David G S Burchl进行的一项猪支原体肺炎免疫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猪群免疫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后,由支原体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降低了67%。
然而,实际上猪场支原体疫苗的普及率并不理想。据新猪派调研,2024年中国支原体的免疫普及率仅为48%左右,而欧美国家免疫普及率超过94%。但剔除2020年这一异常年份,近几年支原体免疫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业界对于支原体疫苗的逐渐认可。
保护力强、免疫期长、投入回报率高
免疫“支必宁”疫苗每头肥猪可增益100元
在支原体疫苗方面,目前是进口疫苗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其市场份额高达65%。然而,随着国内疫苗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支原体疫苗也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兆丰华集团旗下的“支必宁”,作为全球首个自主研发并商品化的猪肺炎支原体克隆弱毒活疫苗,自1986年起,便在全国28个省份广泛使用,累计用量超过两亿头份,赢得市场的高度认可。
据兆丰华集团的研究显示,与传统疫苗相比,“支必宁”有三大技术优势。
第一,保护力强。“支必宁”168株通过靶向免疫技术直接接种到靶器官(肺脏),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免疫后7天开始产生一定保护,实验攻毒保护率达84%以上,临床保护率高达90%以上,同时支必宁对新的不同毒株仍然有较好的保护力。在安全性方面,“支必宁”临床应用数亿头份结果反馈,靶向免疫更具有免疫效率高、操作便捷、免疫应激小的优势。
第二,免疫期长。“支必宁”疫苗仅需在仔猪6至8日龄时,使用专用针头进行一次靶向免疫,每头猪接种1头份,即可提供长达9个月的保护期,实现一针免疫直至出栏。对猪场而言,这种长效的免疫保护,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避免了因多次接种可能带来的应激反应和交叉感染风险。
第三,投入回报率高。据大量生产数据测算,“支必宁”免疫猪群平均日增重可提高10.4%,平均每头猪105天少吃料16.2kg,多长6.3kg肉,料肉比下降10.4%,每头猪可增加100元效益,免疫回报率高达10倍。
展望未来,随着“疫苗+药物”支原体综合防控方案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具备多重优势的国产第一支原体疫苗“支必宁”将有望获得更多猪场客户认可,切实帮助猪场缓解支原体肺炎防控压力,为养殖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面编辑】姚崞鹏
【数据调研】李丹
【内容采写】姚崞鹏
【数据制图】姚崞鹏、兆丰华集团
【内容审核】李 丹
加入新猪派养猪数据交流群
获取更多数据与资讯
新猪派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