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郸城县汲冢镇黄楼行政村的5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里,连片植株已进入盛花期,一垄垄的地块上绽放着白色的小花,当地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对马铃薯进行田间管理,确保丰产增收。
走进马铃薯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洁白的花朵掩映在翠绿叶丛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基地负责人黄向阳正带领十余名村民进行除草作业,同时田间还上演着“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事场景——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滴灌滋养作物根系,无人机在低空盘旋开展飞防作业。
种植户黄向阳说:“我们是用无人机打药,比传统的打药模式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灌溉和施肥采用水肥一体机,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和肥料流失率。”
据介绍,该基地种植的马铃薯选用“沃5”脱毒种薯,具有抗病性强、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日常管理中,基地坚持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的标准化种植模式,采用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较传统种植预计可增产20%。
种植户黄向阳说:“看花和植株的长势,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产量应该不会低,预计5月20号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大概亩产4吨。”
产业旺则乡村兴。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吸纳周边20余名村民就业,农忙时节日均用工量可达百余人次,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黄楼行政村村民黄锦堂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将自家7亩土地流转给基地,不仅每年可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从事管护等闲杂工作,增加收入。
工人黄锦堂说:“土地流转有租金,平常在这除除草,还能挣点钱,本来年纪大了出去不方便,在家里管顾家,非常满意。”
近年来,黄楼行政村立足资源优势,将马铃薯、白术、豌豆、花生等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如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郸城县汲冢镇黄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黄永杰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优化结构、推广良种、改善品质’的发展思路,引进更多的优质特色产品,让优势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田超 郸城台
编辑/孙红 审核/牛春霞 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