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称,枯水期的石臼湖几乎见底了,湖边也长出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从清明假期到五一假期,南京不少市民前往打卡拍照、休闲露营,还有人在湖边捡到了河蚌、鱼虾……石臼湖旱情如何?当地如何应对?5月9日,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实地探访:

湖床裸露龟裂,湖边长出“大草原”

每逢枯水期,南京石臼湖的滩涂上,便会出现连片的茂密草地,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草海景观,被网友称为南京版的“龙猫草海”。

5月9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石臼湖。在湖的东侧位置,记者看到,有很大一片湖床已经裸露,裸露在外的土壤有些发干,有的位置出现了比较深的裂缝,周边长满了杂草。大片野草在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还有一簇簇黄色、白色的小花点缀其中,营造出别样的美感。


南京市民小郭每天上班都会经过石臼湖,她说:“现在应该叫‘石臼大草原’,因为湖快没了。”石臼湖的浅滩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听说这一片露出来了,不少人都跑过来玩。”


为何“缩水”了?

溧水区防办: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少近七成

石臼湖为啥没水了?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了南京市溧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气象资料显示,今年溧水区降雨量明显偏少,降水量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比常年偏少近七成,4月份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偏少九成。整个春天的降雨是比较少的。”溧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是,石臼湖是季节性湖泊,一般从冬天到春天是它的枯水季节,枯水期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时间,一般到春天后慢慢雨水多了,水位就上来了。其间石臼湖偶尔会出现部分区域干涸的情况,但今年湖面干涸甚至见底的情况确实还是相当罕见的。


抗旱措施:

72公里“水上长龙”,抽调长江水来“解渴”

对此,溧水区水务局从4月开始联合各镇街开展抗旱应急补水工作,全力保障全区近20万亩农田灌溉需求。

“比如在陈家桥河口,32台潜水泵组成了临时的‘水上长龙’,以每小时2.2万立方米的流量将河水引到石臼湖,一天可以翻水50多万立方米。”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线路是把长江水抽到秦淮新河,再逐步引到石臼湖。补水进石臼湖后的水,再分向周边的镇街。”具体来看,总线路为:秦淮新河站(抽长江水)→秦淮新河→秦淮河干流→溧水河→一干河→天生桥河(天生桥闸)→石臼湖(陈家桥河口),线路总长约72.4公里。

“现在这条线路24小时不停,进行翻水,缓解旱情。同时也是在提前蓄水保水。”相关负责人说,除了这条主线路,部分街道也会沿石臼湖自行架设机器翻水,保障农业灌溉。


抢抓降雨时机,人工增雨“向天借水”

5月8日,一场雨水降临南京。借助天气有利条件,溧水“增雨小分队”也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让这场雨水更加“酣畅淋漓”。

8日14时2分,溧水区气象台台长王凯和工作人员紧盯着控制台电脑屏幕,按下了燃烧碘化银的“点火”开关,随后监控画面显示,烟雾从燃烧炉的烟囱里缓缓升腾。“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造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比较高。”王凯介绍,这次溧水云层条件较好、范围较大,能满足人工增雨的要求。

由于溧水区处于航空管控区,此次采用的“烟炉增雨”与“火箭弹增雨”在作业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播撒或燃烧的方式,释放大量人工凝结核,利用上升气流把凝结核送到云层里,促进云中小水滴的形成和增长,最终产生降水。


“这场雨水能够改善土壤墒情,对缓解旱情有一定的帮助。”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旱情还是比较严峻的。南京现在已经入汛,但主汛期从6月开始,梅雨期预计要到6月中旬左右。“如果接下来降雨情况良好,旱情会比较快缓解,如果雨下不来,旱情还将持续近一个月时间。”

气象资料显示,5月14日—15日溧水将有一次降水过程。溧水区水务部门将持续关注旱情和农田耕种情况,24小时开展翻水、蓄水保水作业,保障农业生产,争取最大程度保障农田灌溉需求。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刘赟/文 吉星/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