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编译 金碧辉
编辑 程茜▲纳德拉在X平台上的发帖一、微软支持A2A和MCP协议,推动AI协作与数据流通
▲A2A和Anthropic MCP协议的相关介绍二、微软支持开放协议,获摩根大通、联合利华等企业订单结语:大厂共推A2A/MCP协议,Agent协作面临安全新挑战
智东西5月9日消息,据微软5月7日官方博客发布的消息,微软宣布将在Azure AI Foundry和Copilot Studio两大平台中支持谷歌的Agent2Agent(A2A)协议以及Anthropic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微软董事长兼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于5月8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帖写道:“像A2A和MCP这样的开放协议是实现Agent网络的关键”。
A2A协议由谷歌推出,旨在让AI Agent(智能体AI)能够跨云、跨平台、跨组织边界进行协作,实现不同Agent之间的高效通信、安全数据交换以及协调行动。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则是由Anthropic制定,主要为大型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工具及以推动技术的发展,解决Agent应用中日益凸显的互操作性问题,为开发者提供更开放、协作的平台,降低开发门槛,提升开发和自动化效率。
微软将A2A协议与Anthropic的MCP协议形成互补,直接针对企业级AI部署中长期存在的供应商锁定和数据孤岛问题。
A2A协议通过标准化Agent间通信接口,允许不同厂商的AI Agent安全交换任务请求和执行结果,类似“AI领域的USB-C接口”。
据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2025年3月预测的数据透露,全球企业级AI开发与应用行业分析指出,微软做出的这一决策或使全球企业AI开发成本降低30%-50%。
据VentureBeat报道,虽然纳德拉赞同AIAgent集成的开放标准理念,但这是他首次公开支持一项标准。微软对行业的影响力或将引领行业从专有生态系统转向跨平台的AI Agent协作。
纳德拉在2025年3月的South Park Commons播客访谈中援引ONNX(开放神经网络交换)案例称“2018年我们与Meta共建的ONNX已成行业标准,现在要让A2A/MCP复制这一成功。”
据VentureBeat报道,纳德拉宣布支持A2A协议的这一举动意指微软历史遗留的生态封闭问题。过去Windows、Office等产品通过复杂授权机制制造绑定效应。如今,Azure AI战略转向“构造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可混合使用亚马逊云服务、谷歌云及私有云AI服务。
微软官方博客提到,A2A与MCP是构建智能体网络(Agentic Web)的核心基础设施,A2A协议通过统一任务交换标准,使不同厂商的AI Agent实现毫秒级协作;MCP则规范模型与外部数据的交互接口,被业界称为“AI系统的USB-C端口”。
A2A协议和MCP协议在Agent协作和数据流转方面各有侧重,A2A协议更注重AI Agent之间的通信和互操作性,而MCP协议则更侧重于为AI Agent提供工具和上下文支持,两者相互补充。
微软在宣布支持谷歌A2A和Anthropic MCP协议时,首次披露了一医疗客户案例。这一信息是纳德拉当天发布的官方声明中明确提及的。
具体而言,微软在其官方博客及行业会议中详细阐述了协议集成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指出某医疗客户通过A2A与MCP的协同,将HIPAA合规审计周期从14天大幅缩短至4天。
纳德拉在5月8日公开战略后的内部会议指出:“未来AI市场的价值将向协议层与数据层集中。”微软不再强推自有AI Agent,转而通过Azure提供“协议中间件”与“合规治理工具”收费。
这种转变类似从“造车”转向“修路”,据彭博社5月9日报道,该策略已使微软获得摩根大通、联合利华等企业的跨云AI订单。
尽管A2A/MCP分属谷歌与Anthropic,但三家公司形成微妙平衡:谷歌掌控Agent通信标准,Anthropic主导模型数据接口,微软则提供最大企业落地场景。
据VentureBeat报道,当被问及协议开放是否会否削弱微软竞争优势时,纳德拉称:“Azure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减少管理的复杂性,而非制造封闭性。”
Gartner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至第二季度初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到2027年,基于A2A/MCP的跨平台智能体将覆盖75%的财富500强企业,催生超过12000家专注垂直场景的AI创业公司。
正如HTTP协议催生互联网经济,A2A/MCP可能开启AI Agent协作的新纪元,为用户营造了一个高度开放、协作的平台环境,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推动AI Agent从分散孤立走向深度融合,为整个AI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AI Agent通过A2A和MCP协议在网络中交互协作,如何在开放与安全间取得平衡,成为下一阶段亟待攻克的技术焦点。
来源:微软官方博客、Venture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