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就在大家仍为特朗普第二任期“极端式外交”频频突破底线而目瞪口呆之际,一场看似荒谬、实则充满霸权意味的地图命名风波,正在悄然升级为美洲大陆新的主权风暴。5月9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在记者会上怒斥:墨西哥政府已正式对美国科技巨头谷歌提起诉讼,起因是谷歌地图在美国用户端悄然将“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更名为“美国湾”(Gulf of America)。



早在今年1月,特朗普便签署了一项荒谬至极的行政命令,要求将“墨西哥湾”正式更名为“美国湾”。而5月8日,美国众议院更是在共和党控制下,通过一项专门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所有机关、文档、地图,全部使用“Gulf of America”这一新称谓。至此,这项原本只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妄想症的一部分的命名游戏,开始具备实质性政治与法律影响,变成了国家层面对墨西哥主权的公开践踏。

这场闹剧的最大看点,不是特朗普的帝国妄想,也不是谷歌的配合默契,而是它所揭示出的殖民主义幽灵再度复苏的现实,21世纪的美国,正以地图为战场,用语言与名称来重构它对“势力范围”的宣称。

辛鲍姆总统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美国政府无权为整片海域命名。根据国际规则,墨西哥湾是一个多国共享的水域,其名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她指出,美国的行为公然违反国际习惯法,试图通过“技术霸权”侵蚀历史的真实与国际秩序的共识。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次名称更替,而是一场数字殖民与记忆洗牌的结合。



谷歌作为“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象征企业,近年早已不再只是“搜索引擎”或“地图服务商”,它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项算法,都是华盛顿话语体系的技术延伸。它为五眼联盟监控全球提供接口,也为美国国务院的“信息作战”工具化地图,今日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明日是否也能更改其它?

如果说谷歌此举是“地图帝国主义”的现实演练,那么特朗普及其政府就是这场演练背后的战略导演。在特朗普逻辑中,美国不仅要收回关税主导权、碾压对手经济,还要通过“话语战”重塑整个世界的地理认知与文化记忆。而此次“改名事件”正是一次以数字地图为战场的“新美洲主义”体现。

历史不会说谎。墨西哥湾之名,最早出现在16世纪西班牙人探险航海图中。其命名不仅基于地理位置,更包含文化与历史传承。在1846年至1848年美墨战争爆发前,如今的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等大片土地,均属墨西哥主权领土。而那场战争,最终以《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强制墨西哥割让超过50%的国土告终,被视为19世纪最大规模的领土掠夺之一。今天的“美国湾”之名,不过是对当年掠夺的技术延伸,是试图用文字和地图完成二次历史剥夺。



然而,美国国会居然公然通过法案支持这一行为,正当性来源竟只是“便于识别”、“符合美国利益”。试问,一个多国共享的国际水域,何以可以被单一国家私有化命名?这种“名称即权力”的霸凌逻辑,本质上就是特朗普时代政治美学的体现,不讲规则,不守历史,全凭想象力与强权逻辑颠覆现实。

而墨西哥的强硬回应,堪称对抗数字霸权的一次重要起点。通过法律手段起诉谷歌,虽然未必能立刻改变既成事实,但其意义却远不止于一个地名的保卫战,而是对“地图武器化”的首次公开反击。在这个数据重塑现实、算法主导认知的时代,一个国家的主权不仅在边界上,更在每一张电子地图、每一次搜索结果中。

特朗普想通过更名来掩盖美国历史上的殖民罪行,墨西哥则用法律与历史捍卫记忆与尊严。这场斗争,是数字时代的“新边界战争”,是拉丁美洲对抗北方霸权的文化自卫战。未来,是否会出现“菲律宾海”被改为“太平洋自由区”、“阿根廷海”变成“英属福克兰湾”?如果全球不对此发声、不设红线,类似荒唐行径将层出不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