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近年来,宋齐鸣投身于花卉题材的油画创作,创作出多个系列作品,宛如一阵清新的风,为油画写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与领域,更为美术研究奉献了新颖鲜活的图像素材与实践经验。其探索过程中积累的细腻经验,都有待深入挖掘与研究。仅从初步印象,已能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非凡魅力。
写意之魂,花中见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花,这一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的花卉,在宋齐鸣先生的笔下,展现出亭亭玉立的窈窕身姿。大明湖的荷花,在他的画布上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呈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那婀娜的姿态,仿佛是从古至今无数温婉女子的化身,她们或在历史的长河中轻移莲步,或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浅笑嫣然。荷花的每一片花瓣,每一丝花蕊,都被宋齐鸣先生赋予了灵动的气息,恰似女子的柔情万种,细腻而动人。
题目:《荷花》之一
尺寸:120cm x 60cm
年代:2024年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源花枝在宋齐鸣先生的描绘下,犹如炽烈的红浪,滚滚而来,又似虬龙在画面中肆意翻滚。桃花的浪漫,在这里被演绎到了极致。那鲜艳的红色,是青春的热烈,是爱情的炽热。而在这浪漫之中,又有着对生命活力的歌颂。每一朵桃花都像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生命,在枝头尽情绽放,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这浪漫的桃花,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悠长历史中那些勇敢追求爱情、充满活力的女性的写照?她们用自己的热情,点亮了历史的天空,成为民族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题目:《桃花源》
尺寸:60cm x 160cm
年代:2024年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园中的牡丹,在宋齐鸣先生的笔下尽显雍容华贵与国色天香。牡丹,作为花中之王,一直以来都是富贵、繁荣的象征。而在先生的作品中,牡丹更成为了对中华民族巾帼品格的生动诠释。那层层叠叠的花瓣,饱满而丰盈,恰似那些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非凡气魄与担当的女性。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撑起了一片天空,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高贵气质。
题目:《牡丹园》之三
尺寸:60 cm x 80 cm
年代:2024年
天地虽无情,但人却有情。在宋齐鸣先生的花卉油画中,花与人已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化一的境界。花魂即人魂,这些花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美好情感、品格与气质的精神聚合体。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在画布上绽放出永恒的光彩。
中西融合,独树一帜
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花魂,宋齐鸣先生大胆革新,突破了学院油画传统的写实描绘方法。他巧妙地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融入写实之中,在保留自然物象形态真实性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水墨写意的笔法。
在他的画作中,花瓣的层叠与枝叶的舒展常以松动、灵动的笔触呈现,仿佛带着生命的韵律,在画布上跳跃、舞动。这种追求形似之外神韵之美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如古人所云:“笔不周而意周”,宋齐鸣先生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勾勒出花卉的神韵,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感受到花卉背后所蕴含的无尽意味。同时,为了彰显花卉的人格气质,他借鉴了中国画留白和疏密对比的手法。画面中,虚化的背景或色块巧妙地衬托出主体花卉的造型。背景的空灵,使得花草更加精神抖擞。这种虚实相生的构图,与油画写生中常见的满幅堆叠的物理空间截然不同。宋齐鸣先生放弃了那种对现实空间的如实再现,转而创造出一种意境悠远、灵动而无限的心灵空间。观者仿佛能够透过画面,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花卉不再仅仅是视觉的对象,更是心灵的寄托。
题目:《国色天香》之二
尺寸:50cm x 100cm
年代:2025年
色彩典雅,意蕴悠长
浓郁而和谐的色彩是宋齐鸣先生花卉画的又一显著特点。作为学院派的油画家,他在花卉写生中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色彩感受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柔和的光线来渲染花瓣的质感,弱化明暗对比,强调色彩的渐变和过渡。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赋予了花卉蕴藉而丰富的东方美感。与印象派注重捕捉冷暖光影变幻不同,宋齐鸣先生的色彩充满了典雅精致的精神内涵。他强化自然色彩的映照和共生,使得画面中的色彩更加贴近自然的本真,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虽使用油画颜料表现,但色彩却偏向含蓄内敛。例如,花卉浓烈的红色,与丰富蕴藉的浅灰背景相映成趣。这种色彩搭配既突出了主体花卉,又避免了艳俗之感,巧妙地呼应了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红色的热情与浅灰色的沉稳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既能感受到花卉的活力,又能体会到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题目:《满园春色》
尺寸:50cm x 100cm
年代:2025年
题目:《南山桃园》
尺寸:60cm x 160cm
年代:2024年
肌理笔触,传递生命
宋齐鸣先生还善于运用厚重堆叠的油彩技法,将花卉的精神实体化。与水墨晕染不同,他笔下的花瓣部分常以厚涂的手法堆砌颜料,形成凹凸的肌理。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不仅模拟了牡丹等花卉的丰腴形态,更赋予了画面富有触觉感的真实性。观者仿佛能够触摸到花瓣的质感,感受到花卉的生命力。
肌理和笔触在宋齐鸣先生的作品中,是实现花魂表达的重要手段。写意之精神,在于骨法用笔,以笔墨传情达意,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他以书法性用笔赋予花草枝条丰富的节奏感,干湿笔触交替使用。枯笔用来表现老枝的苍劲,那干涩的笔触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湿笔则描绘嫩叶的柔润,展现出植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这种巧妙的运用,他在画面中展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宋齐鸣先生在花卉题材油画创作中,将充满活力的造型、厚重的肌理、写意的笔触、意象的构图及浪漫的色彩完美融合。他将花卉这一古典题材转化为承载生命哲思与文化记忆的载体,在其中注入现代艺术的精神表现与深刻内蕴,从而创造出一种当代写意油画的新形态。这种超越视觉感知和写实造型的努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当前油画写生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启发着更多的艺术家在教学与创作中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同时,也为油画创作的文化表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让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请横屏欣赏)
《红牡丹》《国色》《绿牡丹》三联画
尺寸:100 cm x 460 cm
年代:2024年
题目:《牡丹花开》之三
尺寸:80 cm x 60 cm
年代:2024年
题目:《国色天香》之四
尺寸:80 cm x 60 cm
年代:2025年
题目:《国色天香》之一
尺寸:60 cm x 80 cm
年代:2025年
题目:《国色》之二
尺寸:80 cm x 160cm
年代:2025年
题目:《国色》之三
尺寸:80 cm x 160cm
年代:2025年
题目:《国色天香》之五
尺寸:50cm x 100cm
年代:2025年
题目:《荷花》之二
尺寸:120cm x 60cm
年代:2024年
题目:《荷香》之一
尺寸:60cm x 60cm
年代:2024年
题目:《荷香》之二
尺寸:50cm x 100cm
年代:2024年
(请横屏欣赏)
题目:《荷韵》
尺寸:80cm x 320cm
年代:2023年一2024年
画家简介
宋齐鸣,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1974年毕业于山东省五七艺校。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油画学会理事。
出版作品《宋齐鸣油画集》《宋齐鸣、王玉萍油画画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小幅油画作品集》《中国油画肖像艺术》《中青年油画百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