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山西讯 在汾阳市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农贸市场、商超店铺、社区、校园之间。他是商户口中 “点子多、肯帮忙”的暖心所长,是消费者心中 “能维权、敢亮剑” 的执法先锋,更是同事眼中 “闲不住、冲在前” 的拼命三郎。



从扎根基层二十余年的 “老监管” 到守护一方消费安全的 “多面手”,他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民生守护篇章。他就是汾阳市市场监管局西河所所长王建军。

普法先锋: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普法不是照本宣科,得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王建军常说,消费维权的第一道防线,在于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开学季格外热闹,王建军带着团队走进校园,给 500 余名师生和食品从业人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开学第一课”。他没有照读法律条文,而是从学生们常遇到的 “低价促销陷阱”“外卖卫生隐患” 说起,结合校园周边商铺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点。讲到激动处,他举起随身携带的 “明厨亮灶” 照片对比图:“大家看,这家食堂以前后厨油污满地,现在通过‘互联网 + 明厨亮灶’改造,操作间全程可视,这就是依法监管带来的改变。”

在农贸市场,他创新设立 “流动普法站”,将摊位变成普法课堂。一次,一位卖水果的大爷因缺斤短两被投诉,王建军带着公平秤现场演示,既向消费者讲解如何识别 “鬼秤”,又耐心教大爷使用正规计量器具:“大爷,您诚信经营,老百姓才敢常来,这秤杆子两头挑的可是良心啊!” 这样的场景,每周都在辖区 80% 以上的商户间上演。他带领团队累计发放 2000 余份普法手册,举办 48 场针对老年人、学生的防诈骗讲座,让“遇事找法、维权用法” 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

面对违法违规行为,他变身 “铁面包公”,以实际行动为不法商家敲响警钟。2024年,在“铁拳行动” 中,他带队查处汾阳某知名餐厅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案件。有人求情:“这家店是老字号,处罚了影响声誉。” 他严肃地说:“食品安全面前没有‘特殊户’,今天放过一家,明天就可能害了一群人。” 最终,该餐厅被依法处罚,辖区内餐饮单位纷纷自查整改,进货查验制度落实率从60% 提升至 95%。在他看来,严格执法是对守法企业的最好保护,也是对民生安全的最硬守护。

调解能手:在矛盾漩涡中架起和谐桥梁

城区市场监管所是投诉举报的 “漩涡中心”,王建军每年要处理上万起来自12315、12345的投诉,其中不乏棘手的群体性纠纷。2024年初,某新能源汽车销售商因电池押金问题引发10名消费者集体投诉,双方僵持两个月未果。接到案件当天,王建军放弃周末休息,一头扎进销售门店。面对情绪激动的消费者,他先逐一登记诉求,用笔记本记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再与商家负责人深谈。他发现,企业并非恶意拖欠,而是资金链暂时断裂。“消费者信任你们才买车,这份信任比押金更珍贵。”

他一边安抚消费者,一边帮商家想办法:“分期退还既能缓解你们的压力,也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咱们得算好信誉这笔长远账。”经过三轮调解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第一位消费者拿到首期退款时,特意送来一面写着 “调解为民 温暖人心”的锦旗。

在长期实践中,王建军总结出 “三步调解法”:一听诉求明原委,二查证据定责任,三释法律促和解。这套方法的核心是 “共情” 与 “专业” 的结合。一次,一位老人在药店购买了上千元的“保健药品”,回家后被子女发现是普通食品。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诉,不久后王建军带着执法记录仪上门,耐心倾听老人的委屈,随后向药店负责人出示《广告法》相关条款:“夸大宣传食品功效,这已经涉嫌违法,咱们做生意得凭良心。” 最终药店全额退款,老人感动地说:“没想到一个电话,所长就亲自上门,比亲儿子还贴心。”

为了破解农村和社区维权难问题,他在辖区设立 15 个“调解联络点”,聘请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担任义务调解员。他常说:“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哪怕是几元钱的纠纷,也要当成大事来办。”2024年,他带领团队调解纠纷 2000 余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连续三年保持 95% 以上。在他的办公室,一面面褪色的锦旗、一本本写满调解记录的工作日志,见证着他在矛盾化解中付出的心血。他用耐心和智慧,将一个个“烫手山芋”变成了群众的“暖心故事”,让消费维权的过程充满温度。

护航使者:在监管与服务中书写担当

“监管不是冷冰冰的处罚,而是帮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王建军始终坚信,优化营商环境既要 “严管”,更要 “厚爱”。2022年,太和桥辖区北关村正街修路,79户商户因无法正常经营陷入困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联系保险公司,带着《山西省个体工商户保险项目方案》逐户走访,帮助商户收集资料、协调勘查。有人劝他:“这又不是监管职责,何必这么折腾?” 他却认真地说:“商户是市场的细胞,他们好了,市场才能活起来。” 最终,79户商户获得79万元的 “惠商保” 赔付,一位开小超市的李大姐动情地说:“王所长比我们自己还上心,有这样的‘娘家人’,我们开店更有底气了。”

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他推出 “上门指导服务包”,带着执法人员定期 “问诊” 企业。某小餐饮店因后厨布局不合理被投诉,店主急得团团转。王建军带着卷尺上门,趴在地上手绘改造图纸,从洗碗池的位置到消毒柜的摆放,一一标注清楚:“你看,生熟分开才能避免交叉污染,明厨亮灶让顾客看得见卫生,生意才能更红火。” 他还帮店主申请 2000 元创业补助,联系供应商以成本价提供设备。一周后,小店变身“明厨亮灶示范店”,月客流量激增 40%,周边3家店铺主动跟着整改。商户们都说:“王所长的指导不是挑毛病,而是帮我们找路子。”

从普法宣传的“播种者”到纠纷调解的“润滑剂”,再到企业发展的 “护航员”,王建军在多重角色中切换自如,不变的是对 “守护民生”的赤子之心。他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凌晨接到消费者求助电话是常事;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商户的困难,连哪家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都一清二楚;他的制服口袋里总装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单行本,随时准备为群众答疑解惑。

当被问及二十余年坚守基层的动力时,他指着办公桌上那本翻旧的法规汇编说:“每当看到消费者拿回血汗钱的笑脸,看到商户们放心经营的样子,就觉得一切都值了。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初心。”

3月中旬,初见王建军,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钻研如何把AI平台与消费维权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如何建立一个全省联网的市场监管工作网站,通过数据整合与智能应用,构建起监管“一张网”,助力市场监管工作更加高效。

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今天,像王建军这样的基层市场监管人,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文/图:郝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