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旧改,惊雷乍响!
@水秀书香新横沙公众号日前发布通知,5月1日起横沙旧改剩余的未签约房屋,将申请政府行政处理,由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另据@新茅岗新生活公告,5月1日起茅岗西未签房屋将纳入政府征收,补偿按新数据计算。
两个旧改项目,同一时间下放最后通牒。
广州推进旧改,已是势在必行。
01
一切为了加速推进旧改
钉子户,是旧改最常见的“拦路虎”。
为了拔钉,官方早就铺垫了一系列的工作——
去年开始,政府陆续批复多条村收回旧改范围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譬如里仁洞、陈田村、庙头等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必属冼村。
图源:广州天河发布
而冼村也是《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实施以来,广州市依法动迁成功实践的第一例!
随后,越来越多旧改项目加入收回使用权 ⏩ 申请行政处理 ⏩ 依法动迁的队伍中。
而在上个月底,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再印发了《广州市旧村庄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争议处理试点项目清单》,率先在荔湾、天河、黄埔、番禺四区,选择13个重点旧改项目试点争议处理机制。
文件提到,改造主体即合作企业如想申请行政处理的,需提交项目方案批复、补偿安置方案、权属证明等11项核心材料。
至于留守村民,即未签约房屋权利人则可通过共同申请、委托代理等方式主张权益。
这份文件的发布,一方面能更快、更规范解决钉子户的问题,改善项目进展缓慢的局面。
像是前面提及的横沙和茅岗,不少留守户的房屋恰好就在复建区域。
这些旧屋一天不拆,回迁房就一天没办法建完,其他已经迁出的村民们,也就无法全部回迁。
另一方面,也算是给对于拆迁安置补偿有争议的双方,即钉子户以及合作企业一个申诉平台,让相关部门去介入,去疏导,以化解项目的内部矛盾。
总的来说,这份文件的出台无论是对合作企业、村集体还是留守户来说,都有正向意义。
02
村民为什么选择留守
正所谓,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村民想做留守户。如果做了,背后一定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其中,对拆补方案不满意,可以说是90%留守户不愿意搬迁的根本原因。
但是大家必须明白,旧改本身就是众口难调,在基于少数服从多数、集体高于个人的决策制度之上,村民个人想要争取“特殊”赔偿,是不可能的。
拆补方案一旦通过集体表决,村里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后,政府强制执行完全有法可依。
反观留守户,没有留守的依据。
无奈地说一句,在旧改这件事情上,村民个人意愿很难得到完全满足。
除了对拆补方案不认同,还有很多留守户是源于对生计的担忧,对合作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不信任。
毕竟,很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是来自出租房屋的租金,房子拆了,收入大减,而临迁费往往只够租房,不足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年轻人还好点,大不了出去找工作,另谋生计。对老一辈来说,四五十岁才找新工作,根本不现实。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被拖欠临迁费、回迁遥遥无期的案例,这些前车之鉴,又加重了留守户的不安。
要解开他们的心结,就得看合作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态度和兑现力,还有最重要的“钞”能力了。
最后一点,那就是来自情感的羁绊。
对本地村民来说,房子和土地不只是物理层面的家,更是精神层面的根。
如今被告知要离开住了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地方,接受这个事实,也是需要时间。
而疏导和劝解工作,需要村集体的力量,更需要合作企业以及政府的耐心。
纵观广州三十年旧改史,“钉子户”一词即是时代的缩影,也浓缩了无数家庭的辛酸。
而伴随城市更新变迁,以后或许再无“钉子户”。
在个人与集体,牺牲与成全,当下与未来的博弈中,没有一方是绝对正确,或者百分百错误。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理解万岁。
注: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本文只供参照,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