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7 日 19:30,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内华灯璀璨,“青春的赛道 —— 战壕里的小提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庆祝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系建系 100 周年主题音乐会在此激昂奏响。这场融合历史厚重与艺术传承的音乐盛宴,以多元形式展现抗战精神,彰显南艺百年音乐教育成果,也因南京青少年交响乐团的加入,为历史记忆注入青春力量。





  音乐会在200首抗战作品中精选出的16首丰富的节目编排中展开历史与艺术的对话。小提琴合奏《青春的进行曲》《战壕里的小提琴》率先点燃现场氛围,盛小华等演奏者们以精湛技艺,通过弓弦的跃动重现烽火岁月中的坚韧。其中,作为中国抗战音乐经典之作的《战壕里的小提琴》,改编自冼星海创作的《到敌人后方去》。当时,冼星海刚就任延安鲁艺音乐主任,在看到词作者赵启海笔下 “把鬼子赶出境,不论西,不论东,从北平,到南京,到处有我们游击队,到处有我们好弟兄” 的激昂词句后十分赞赏,马上谱写出这首坚定有力、充满必胜信信的歌曲。乐曲以小提琴的激昂旋律与钢琴的节奏交织,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通过 “战壕中的小提琴” ,展现了文艺战士以艺术鼓舞士气的历史画面。该作品改编者王德文教授,13岁参军,16岁入党,前北京军委公安军文工团小提琴首席。王德文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战场是冰冷的,小提琴是温暖的。改编这首作品是对那个时代历史的深刻记忆与深切怀念。”



  男高音独唱《松花江上》由音乐学院行政人员合唱小组成斌担任,成斌深情演绎,使得张寒晖先生的经典词曲再次在观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诉说着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共鸣。当熟悉的旋律在音乐厅缓缓响起,激昂的音符仿佛穿越了时空,将那段苦难与抗争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观众席上不少人的眼眶逐渐湿润。



  音乐学院行政人员合唱小组带来的《游击队歌》,以整齐嘹亮的歌声,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军民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令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其中,“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句歌词,以独特的幽默手法,巧妙地展现了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歌曲不仅是抗日军事文化的核心符号,更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音乐图腾,成为一首国际广为流传的抗日战争歌曲。





  在这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上,演奏者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从深沉的独奏《思乡》、《一件旗袍的追思》《思乡曲《雪绒花》、《辛德勒的名单》到激昂的《团结就是力量》合唱,用音符勾勒出历史的轮廓,让听众在旋律中深刻感受到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在这些曲目演奏中,南京青少年交响乐团的精彩亮相成为了全场焦点,这群年轻的乐手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与青年指挥家邹清宇老师默契配合,奏响了动人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厚重而深沉的情感共鸣。演出结束后,邹清宇老师表示:“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专注的神情,我深受触动。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让我看到了抗战精神在新一代心中扎根。他们用音乐传承历史,用旋律诠释担当,这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音乐学院行政人员合唱小组女高音苏君以其卓越的演唱才能,为观众带来了经典曲目《红莓花儿开》与《黄水谣》。这两首作品分别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情感与记忆,《红莓花儿开》以优美的旋律展现了青春的浪漫与美好,而《黄水谣》则以激昂的节奏和深沉的情感,诉说着中华民族在战火中的坚韧与不屈。苏君的演唱不仅完美呈现了作品的内涵,更通过音乐的力量,将观众带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当《黄河颂》的钢琴旋律如波涛澎湃般响起,音乐学院陆师阳的钢琴独奏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那激昂的旋律如同黄河之水奔腾不息,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不屈意志。这种跨越年龄的艺术对话,正是南艺音乐系百年“以美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战火中走来的音乐教育,历经百年风雨,如今正培育着未来的艺术栋梁。通过这样的演出,南艺音乐系不仅传承了经典,更在新时代赋予了音乐教育新的使命与意义,激励着更多年轻艺术家在音乐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用艺术的力量传递文化自信,续写新的文化篇章。



  音乐会尾声,小提琴独奏《归来》成为情感升华的重要篇章。这首以抗战胜利后 “盼归” 为主题的原创曲目,由南艺特聘教授、博导邓建栋先生创作,南艺本科作曲系优秀毕业、上音硕博作曲系毕业、优秀青年作曲家刘炎林改编,旋律中凝练了无数家庭在战火中守望重逢的血泪记忆以及对和平归来的强烈期盼。《归来》的演绎不仅呼应了抗战胜利的主题,更以艺术形式抚慰历史创伤,传递出 “铭记苦难、珍视团圆” 的永恒心声。

  百年系史,见证着艺术与民族命运的同频共振;八十载春秋的跨越,铭记着抗战胜利的不朽荣光。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本场音乐会不仅以深刻的艺术表达回望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征程,更以激昂的旋律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南艺音乐系以百年积淀为基,用《红旗颂》等经典曲目的集体演绎,展现艺术传承的脉络。旋律响起时,全场沸腾。

  在本场音乐会上,南京大学秦厚荣教授在现场聆听后发表感言:“这气势磅礴的音乐,让我真切感受到抗战胜利的荣光和民族的自豪,南艺百年的音乐传承,就在这旋律中熠熠生辉。





  这场音乐会,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艺术工作者们以音乐为笔,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纪念与传承;南京青少年交响乐团则以青春之名,接过艺术与精神的火炬。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掌声雷动,观众眼中既有对历史的缅怀,更有对音乐传承力量的赞叹。南艺音乐学院音乐系建系百年的历程,在此刻与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纪念交融,化作激昂旋律,奏响时代强音。在音乐的引领下,历史的记忆在旋律中得以永续,艺术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旺盛。每一个聆听者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这颗火种,既是音乐的力量,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韩卓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