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琴弦奏响青春乐章
用公式演绎理性之美
以逻辑破解难题
以跆拳道赛场上的飒爽英姿
斩获团体荣誉
来自数学与统计学院
2021级的本科生陈彦竹
是交响乐团中游走于
小提琴与中提琴间的多面乐手
是数学与应用数学拔尖班的佼佼者
今年六月份
她即将启程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位兼具理性与艺术的“跨界学霸”
正以多元绽放的姿态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答卷
01
专属学习进化论:最笨的方法反而最有效
陈彦竹的学习笔记
陈彦竹在高中时期,就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享受沉浸在数学公式与定理的世界中,因每一道题目的巧妙解法而着迷。这也是她为什么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的学习难点在于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定义、定理和证明。”陈彦竹在高中学习数学主要依靠题海战术,用刷题积累知识。而到了大学阶段,她延用这一方法,却不再得心应手。“大学阶段的数学定理很多,一个章节就会有几十条定理。最初我抄写老师的课堂笔记,课后进行回顾,后来老师建议我将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抄写并尝试自己推导。”
抄写,这个我们认为最笨拙的方式,却能让陈彦竹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每个文字,逐渐理解定理的前后逻辑,并逐渐领悟定理的含义。也因此,她养成了反复阅读的习惯。在理解与实践的双重加持下,陈彦竹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论”。
《通往图书馆道路上的一年四季》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专注与坚持。”四年来,陈彦竹每天都坚持前往图书馆或者教学楼自习,因此她还集齐了观光塔的四季照片,并为其命名为《通往图书馆道路上的一年四季》。四年前,这位来自浙江的南方姑娘,怀揣着对十三朝古都的好奇与大学生活的向往来到西电,四年后,她被厦门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数理统计专业录取为直博生,为自己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02
跨界全能:全面发展的青春样本
陈彦竹在“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陈彦竹说,学习小提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小时候,父母让我学习一种乐器,我觉得小提琴盒像极了一个精致的梳妆盒,于是选择了它。”然而,这条音乐之路却没有想象中快乐。每日雷打不动的两小时音阶练习、左手指尖被琴弦割出细密的茧、右手举弓的酸痛从肩膀蔓延到脖颈......学习小提琴就像是在爬一座没有尽头的楼梯。“当我考完业余10级后,我立马觉得自己解放了,想着终于不用练习小提琴了。”
陈彦竹录制中央电视台《灯火里的中国》
上大学前,陈彦竹收到了学校交响乐团的邀请。于是,在交响乐团的排练室里,那个“化妆盒子”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当乐团面临人员短缺问题时,陈彦竹还主动报名担任了中提琴手。“这是一次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并且我也想为交响乐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在交响乐团的时光里,陈彦竹参加了多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演出活动,随乐团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一等奖,还参与录制了由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灯火里的中国》栏目、参演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的《“永恒的旋律”大型音乐党史课》等等。她的琴声被融进乐团弦乐组的洪流中,像水滴落入海洋,童年被迫独奏的孤独感,在交响乐团中被归属感所代替。
跆拳道品势比赛获奖合影
也许前一天陈彦竹还在交响乐团排练《第二圆舞曲》,第二天她就会身穿跆拳道服出现在远望谷体育馆来一记后踢。“我认为跆拳道是一项非常酷的运动,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够学习一门防身技术。”在之前学习过拳击的基础上,一年后,陈彦竹与同学组队参与了“西军电”杯跆拳道品势比赛,获得女子三人团体组第二名。
陈彦竹油画作品
小提琴、中提琴、跆拳道、拳击......陈彦竹的技能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课业之余,她也会用画布当作解压阀,调色盘上的色彩会让所有紧绷的神经暂时松懈下来,油画会带她走进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03
理性与温度之间:书写另一种“解法”
西电数模协会B站主页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颁奖仪式合影
在画板上或许陈彦竹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但作为学校数模协会的主席,她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求出“最优解”。
在数模协会担任主席期间,陈彦竹主要负责协助老师组织美赛、校赛和国赛等,还组织了多场数模宣讲会。2023年,由于疫情原因,讲座被迫改为线上进行。一场原定于采用腾讯会议与录播形式的讲座,因为同学们的踊跃报名超出了线上的最大容纳人数。陈彦竹提出采用腾讯会议和B站直播的方式,让无法进入腾讯会议的同学前往B站观看直播。“当天,直播还吸引了校外同学观摩学习,大家在直播间互动,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件事让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陈彦竹在特殊教育学校
今年1月份,当朋友圈里都是大家在全国各地旅游的打卡照时,陈彦竹的定位已经出现在了家乡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门口。“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视频和故事,我想通过这个机会深入了解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寒假期间,陈彦竹自己联系到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去那里担任为期一个月的助教老师。“我所在的一年级班级里不止有自闭症的儿童,还有患有唐氏综合征和智力滞后的孩子。平时上课的内容就是带他们认识一些基本的字词,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如何将书包放在正确的位置、午睡前如何将自己的床铺铺好、如何将被子叠起来、如何将衣服整齐的收起来......为了加深他们的记忆,陈彦竹每天都会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们演示。“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比常人更强,这也表示外界任何微小的刺激对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陈彦竹讲道。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突然大喊大叫的情况,她需要马上到他身边进行安慰,耐心地给他解释身边的一切。
某个下午,当她收拾放学后一片狼藉的教室时,回想起孩子们一张张清澈的笑脸,她意识到多少次竞赛时自己总在寻找的最优解,而那些笑脸,或许就是人类情感最原始的算法。
陈彦竹像一棵根系繁茂的树
努力向上生长
用专业能力做枝干
用小提琴拉响的乐章做叶片
志愿服务是她深入土壤的根系
而通往图书馆的一年四季
共同构成了年轮里交错的生长纹路
她的青春没有唯一的标签
却在每一次跨界探索中
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她的“全面发展”
不过是让每个明天比昨天更丰盈
记者 / 郭楠楠
排版 / 何 淋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40岁“青椒”的慢生长:唐旭与西电的27年双向奔赴
有被燃到!这是西电青年与央视CCTV的十年之约!
今日立夏,于晚照骊山中,见霞色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