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这面‘民族团结文化墙’将56个民族名字列入其中,象征民族团结一家亲。”走进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一面由各式书法镌刻的“民族团结文化墙”引人注目。日前,该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天职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葆春向参观学生讲解其中的含义。

2025年2月,由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室和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作品展厅组成的“津门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基地获批成为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这座设立在天职师大的基地为天津这座沿海城市,打造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试验田。

在天职师大职业教育学院学生倪丹丹的书桌前,摆放着一块从玉龙喀什河畔捡到的石头。“这是我与学生玛日耶姆古丽友谊的见证。”2023年,倪丹丹聆听了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讲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内容,在与班里来自西部的同学交流后,她有了去西部支教的想法。2024年暑假,她终于加入支教团队,远赴新疆支教。

支教过程中,倪丹丹发现,由于过度紧张,学生玛日耶姆古丽的演讲能力不强。倪丹丹一边教授技巧,一边陪伴她练习。数周后,玛日耶姆古丽可以在讲台上自信地展示自我了。学生的改变,让倪丹丹深刻体会到了支教的意义。

“要让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学生内心,需要从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等方式入手。通过‘津门石榴红’基地的教育与实践,我们的学生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该基地负责人、天职师大党委宣传部部长任雪浩介绍,借助“津门石榴红”基地,该校与京津冀地区及中西部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合作共建,打造了主题多样、内容多元的教学平台,并与京津冀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协同备课机制,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今后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实效。我们将继续打造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发展平台,打造全新育人生态,持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思政课建设贡献力量。”天职师大党委副书记李靖说。(记者 王艺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