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该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5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谈及《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相关问题时表示,发改委将下功夫治理拖欠,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账款支付问题。

《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并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旨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突出平等原则

《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关于“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共有26处,充分体现了平等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鼓舞了企业干劲,提振了市场信心。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这部法律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郑备表示,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发展的确定性,将成为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市场主体实现“非禁即入”。

郑备举例说:“在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法律规定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做到一视同仁。”

她补充道:“在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方面,法律明确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严禁侵犯。”

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如何有效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是民营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郑备介绍:“在立法过程中,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提前谋划,同步推进相关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

据了解,一批配套制度机制已经出台,包括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等。此外,还有一批政策涉及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领域正在加快推进。一些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完善相应配套政策。

郑备表示,发改委将强化刚性约束,重点在五个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破除市场准入和要素获取方面的障碍;二是治理拖欠,解决民营企业账款支付问题;三是依法保护合法权益,消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四是落实纾困政策,提升企业获得感;五是加强政企沟通,及时解决企业的合理诉求。”

据了解,《民营经济促进法》创造了多项“首次”,如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首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