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擦黑,李老汉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烟锅里火星明灭,他盯着手机天气预报直皱眉。“都说今年三伏天短,才30天,可乡亲们都在传,短伏天更熬人。
”这话不是没由头,立夏那天热得出奇,地里的玉米苗蔫了尖。
老辈人常说“最怕立夏凉嗖嗖”,可今年立夏热得像小暑,日头晒得人脱皮。五月还没到,村口的温度计就窜上30℃,比往年早了半个月。
“三伏热不热,先看五月节”,现在五月还没到,热气就按捺不住。李老汉记得,去年三伏天40天,雨水多,庄稼收成不错。
可今年伏天短了10天,村里的老把式都说,天数少不代表不热。“伏天短,秋老虎猛”,这句老话在耳边打转,他心里犯嘀咕。
农谚还说“夏至无雨三伏热”,要是夏至没雨,伏天怕是要烤焦地皮。前几日赶集,卖草帽的老张说,今年草席卖得格外早,买主都说怕伏天难熬。村东头的王婶翻出陈年蒲扇,边扇边念叨:“头伏热,伏伏热,就怕头伏开了火。
”李老汉望着自家的菜园子,心里盘算着,要是伏天热得狠,得提前挖井蓄水。
“头伏有雨,伏伏有雨”,他盼着入伏那天能下场透雨,解解旱气。可天气预报说,未来半个月都是晴热天,他眉头皱得更紧了。咱农民种地,最怕老天爷耍脾气,伏天短不怕,就怕热起来没个头。
去年隔壁村就因为伏天干旱,玉米减产两成,至今让人后怕。“伏里多雨,囤里多米”,雨水匀溜才是好年景,可现在雨少得可怜。
李老汉想起早年经历的“秋老虎”,立秋后热了一个月,树叶都晒卷了边。今年伏天短,要是秋老虎再来这么一出,晚稻怕是要遭罪。村里的年轻人不信邪,说现在有天气预报,比农谚准多了。
可老人们摇头,农谚是老祖宗传了几辈子的经验,哪能说不管用就不管用。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不管伏天长短,该热的时候总得热。但今年这提前冒头的热气,总让人觉得不踏实,像憋着一场大火。
我个人觉得,农谚是个参考,可天气越来越怪,咱得多个心眼。提前做好防暑准备,给庄稼备好水,比啥都强。
热不热?
农谚说了不算,还得看老天爷脸色。
但有一点错不了,老辈人传下的智慧,永远是咱心里的定海神针。
今年三伏天到底啥脾气,咱边走边瞧,日子总得往前过。只是这天气的变化,让人心生忧虑,不知是吉是凶。
留些念想,也留些准备,总比到时候抓瞎强。
你说,这短伏天是会凉快些,还是更热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