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言:“内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
家庭承载着无数的喜怒哀乐,也难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
其中的矛盾与纷争,通常涉及到家庭成员的个人情感与隐私。
将这些私事公之于众,往往会进一步加剧家庭矛盾。
家门里的事,关起门来解决,家门外的闲话,别带进家里来。
尤其是这三件家丑,宁可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外人提。
1、夫妻偶尔不睦,别雪上加霜
民谚有云:“夫妻无隔夜之仇。”
两口子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
可若是把吵架的事往外说,只会激化矛盾,给彼此留下更多的伤害。
外人或许能给予同情,但更多的是看笑话的心态,甚至可能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些闲话如果再传到另一半耳朵里,原本能缓和的矛盾,反而成了死结。
夫妻之间的矛盾,应彼此坦诚相待,相互包容理解,在家中私下沟通解决,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向外人倾诉更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从前,有个叫张生的读书人,娶了貌美如花的李氏为妻。
可张生有个坏毛病,每次和妻子吵架后,就跑到酒馆里向朋友诉苦,把夫妻间的私密事都抖落出来。
朋友们表面上安慰他,背地里却把这些事当笑话到处传。
有一次,张生又在酒桌上抱怨妻子不够体贴。
说他每天苦读诗书到深夜,妻子却从不给他准备宵夜。
这话后来传到了李氏耳朵里,她既伤心又愤怒,觉得丈夫不但不体谅她操持家务的辛苦,还把夫妻间的私事广而告之。
从此夫妻感情越来越淡,最终走到了和离的地步。
张生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夫妻间的的裂痕已难以修补。
《幼学琼林》中讲:“夫妇和然后家道成。”
夫妻吵架,最忌外人掺和。
好话传不出门,坏话传千里。
有些气话,夫妻俩睡一觉就忘了,但外人可能会议论一辈子。
日子是关起门来过的,别让闲话毁了自家福田。
2、兄弟之间失和,别激化矛盾
《诗经》有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争家产、闹分歧,谁家都有。
可要是把私事散布出去,外人不会帮忙评理,只会看笑话。
话传到兄弟耳朵里,原本能商量的事,反而成了仇。
安徽有户姓张的兄弟,老大种地,老二经商。
父亲去世后,留下十亩田。
老大觉得地该归种田人,老二认为做生意更需要本钱。
两兄弟争执不下,老大一气之下,跑去村里茶馆诉苦道:“我弟眼里只有钱,连亲哥都不认!”
可村里人添油加醋,传到老二耳中成了老大骂他是个黑心商人。
老二怒不可遏,带着伙计砸了老大的庄稼。
老大也不甘示弱,拎着锄头就上门拼命。
族老们赶来劝和,可兄弟俩早已寒了心,最终分家断亲。
十年后,老大的田因无人帮工荒草丛生。
老二的铺子遭对头打压时,再无兄弟撑腰也日渐萧条,欠下许多债款。
当年那十亩地,一半被债主抵了账,一半耗成了荒田。
原本互相拉一把就能渡过难关,却因家丑外传撕破脸,导致两败俱伤。
《曾国藩家书》里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兄弟若是失和,只会让外人看笑话,让亲人变仇人。
家事外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矛盾升级。
与其向外人诉苦,不如坐下来,兄弟俩好好商量。
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互相体谅,方能家和万事兴。
3、儿女孝顺与否,别过分比较
《盐铁论》有云:“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儿女是否孝顺,自己心里有数就够了。
不必和别人攀比,也不要在外人面前炫耀或抱怨。
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成长环境存在差异,儿女孝顺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
若将儿女的孝顺当作谈资,在外人面前过分比较,不仅会伤了儿女的自尊,还可能引起家庭纷争。
听过一个姓李老汉的故事,他膝下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在城里做生意虽然忙,但每月都会托人送钱回来,逢年过节也会回家看望父亲。
小儿子在乡里务农,虽然没什么钱,但每天都陪着父亲,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可李老汉总觉得大儿子更出息,逢人便夸赞道:“我家老大有本事,赚的钱多,对我又大方。”
这话传到了小儿子耳朵里,他心里不是滋味。
觉得自己再怎么尽心照顾父亲,也比不上大哥给的那点银子。
渐渐地,他对父亲的态度也冷淡了。
后来李老汉生病,大儿子因为生意忙,只派人送了钱回来,人却没露面。
小儿子虽然心里有怨气,但还是尽心照顾父亲。
可李老汉躺在床上,还在念叨说:“要是老大在就好了,他比老二会照顾人。”
小儿子终于忍无可忍,对父亲说:“既然您觉得大哥好,那就让他来照顾您吧。”
说完果断地转身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李老汉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忽略了小儿子的付出。
可有些话,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直到李老汉去世,小儿子也没有再来看他一次。
《孝经》中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儿女的孝心,经不起比较。
话说出去,儿女委屈,外人看热闹,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人心都是肉长的,别用闲话,把孝顺的孩子推远了。
作为父母,应当珍惜与儿女之间的情感。
儿女的孝顺是家庭的福气,应当好好珍藏,不要随意炫耀或抱怨。
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方能让这份福气长久地延续下去。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家事不可外传。”
一个家关起门来,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
夫妻吵架,自己消化;兄弟矛盾,私下解决;儿女孝心,多些体谅。
管住嘴,不是忍气吞声,而是给家人留体面,给自己留退路。
把家事捂紧了,日子才能过安心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