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化市容局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

年底2.1万个垃圾投放点微更新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郜红建昨天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就公众关心的上海国际花展、上海国际光影节、生活垃圾分类、搭建帐篷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光影节9月中下旬举办

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各座公园接待游客近52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6%,客流最大的5月2日,全市公园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创下历史纪录。纪录背后,正在举行的上海国际花展是重要推手。

郜红建介绍,截至5月5日,上海花展各主会场、分会场接待市民游客超过782万人次,和去年上海国际花展同期客流相比增长5.2倍。其中,黄浦主会场客流量达350万人次,带动区域商业销售额提升近19%;浦东分会场客流量达329万人次,带动区域商业销售额提升12.4%,徐汇、奉贤、临港等分会场客流量和商业销售额也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体现了全城办展、花展与商旅文体融合在促进消费、提振经济上的显著作用。

今年上海绿化市容行业的全城盛事,除了上海国际花展,还有上海国际光影节。

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去年9月19日开幕,为期一个月的节日吸引国内外游客1620多万人次,带动相关消费超过38亿元,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活动最丰富、传播力最强的公益性光影文化艺术活动。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定于今年9月中下旬举办,持续一个月。“不仅能看到光影,还可以购物、旅游、参加体育赛事,光影节将继续联动商旅文体,把‘光影+’做大做强。”郜红建表示,上海支持市场主体开发“光影体验券”,在徐家汇、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等重要商圈培育“光影夜市”,推动与周边商旅文体关联的票根经济,让美轮美奂的光影催生多个夜间消费集聚区。

据透露,绿化市容部门已与久事、携程、上港集团等单位开发“追光寻影,体验上海”的线路,策划“光影节+旅游节”等联名文创,并打造“光影+二次元”等新消费场景,还将联合上海ATP1000大师赛、FISE世界巡回赛上海站等重要赛事,组织网球大师、极限运动明星选手等体验上海迷人的夜色。

引导合理搭设帐篷

上海持续增加生态空间供给,越来越多市民游客以进入公园绿地搭设帐篷的方式来亲近享受自然,帐篷的使用和相关安全问题引发高度关注。

“搭好帐篷也是一门科学,既要满足公众享受生态的需求,又要有序规范,找到最大公约数。”郜红建表示,上海将在出台《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以及《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细则》的基础上,根据公园绿地场地条件、客流量等特征进一步优化相关指引和规定。例如,大客流期间,对天幕等安全隐患较大的帐篷的数量、密度和大小采取限制性管控措施,非高峰时段则适当放宽限制。

归根到底,搭设帐篷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共治问题。郜红建表示,相关文件方案进一步细化的过程中,将继续邀请多方面的代表围绕哪里能搭建帐篷、搭什么样的帐篷等核心问题贡献“金点子”,更好地引导市民游客合理地搭设帐篷、享受自然。

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有些市民睡个懒觉起来,发现垃圾没有地方放了,有没有可能放宽扔垃圾的时间?这种需求需要重视。”郜红建表示,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在全市范围内试行了“节假日投放模式”,各个小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投放点位开放时间,具备条件的,24小时开放,或从早上开放到晚间。

像这样的优化举措,将涉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方面面,上海正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重点之一就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和环境的更新优化。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实施前后,大多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都经历过一轮改造以适应垃圾分类新的要求,但五六年高强度使用下来,这些投放点已显露“疲态”。到今年底,上海将累计实施2.1万个投放点的微更新,并推进1100个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的建设。具体微更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加装除臭设备、改造洗手池、设置非直接接触式投放口等。

紧挨着小区投放环节的垃圾清运环节也有麻烦事,尤其是垃圾车行驶及清运过程中发出噪音和异味的问题。郜红建表示,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合理设置收运作业时间,避开特别容易影响居民生活的时段;二是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比如用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在车辆关键部位加装胶条等,降低垃圾车作业时的声音。目前,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已排摸了100个扰民问题较突出的点位,开展集中治理,其中10个点位已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陈玺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