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史口镇文化书院以“传承文明 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阵地建设、活动开展、氛围营造三大抓手,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群众参与的文明实践平台,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凝聚基层力量的重要载体。
夯实阵地建设,筑牢文明实践根基。高标准打造实体阵地。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原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集阅读空间、培训教室、非遗展厅、心理咨询、志愿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配备图书1、2万册、多媒体设备20套,设置无障碍设施,满足全年龄段群众需求。同时,联动61个村级文化大院,形成“1+N”阵地网络,实现文明实践“村村覆盖、人人可享”。
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整合镇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农家书屋、乡村记忆馆等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矩阵”。与区图书馆、高校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引入专业师资5人,实现资源下沉。
丰富活动载体,激发文明实践活力。深化理论宣讲,凝聚思想共识。组建“理响史口”百姓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庭院微课堂”流动“小板凳课堂”等特色宣讲活动60余场,受众超5000人次。创新“理论+文艺”形式,通过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承文化根脉,涵养文明乡风。大家开展“非遗进书院”系列活动,举办国学讲堂、剪纸、书法、泥塑、吕剧等非遗传承课堂20余期,培养乡村文化骨干200余人。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品牌,组织开展“春节写福字”“元宵滚汤圆”“清明艾草煮鸡蛋”“端午包粽子”“中秋诗会”等传统活动,吸引参与群众1000人次,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拓展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成立“最美史口联盟会”,吸纳志愿者900余名,开展“情暖夕阳 敬老爱老”“种子计划”“小板凳”流动课堂、“文明润心 共沐新风”“同心聚力 幸福史口”“爱心菜篮”等志愿服务项目22个。其中“爱心菜篮”行动为独居老人送餐超1000次。
强化氛围营造,厚植文明实践沃土。通过镇村小喇叭、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宣传活动信息2000余条;制作“宣讲故事”码上听;在媒体刊发报道30余篇,形成“线上+线下”宣传合力。
沉浸式环境营造。打造“文明长廊”“家风家训墙”等景观15处,绘制主题墙绘1200余平方米;开展“最美庭院”“书香家庭”评选,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熏陶。
史口镇通过阵地“强基”、活动“铸魂”、氛围“润心”,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实践路径,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具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大众新闻记者 杨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