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工坊”是由中国残联、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在各省级残联、妇联共同遴选推荐的基础上,中国残联、全国妇联经过初审、复核等程序,最终确定70家机构为第二批“美丽工坊”。宁夏有三家企业入选第二批“最美工坊”名单。让我们一起汲取宁夏 “美丽工坊” 奋进力量,助力更多妇女姐妹在热爱里扎根生长,携手共织温暖就业梦!


美丽工坊

从炕头到全国!


西吉绣娘用一针一线绣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宁夏西吉县工业园区,国家地质公园火石寨旅游区的咽喉之处,马兰刺绣工坊静静绽放了 16 年。它以针线为笔,以匠心为墨,不仅传承着非遗文化,更托起了农村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梦,绘就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

2007 年,马兰刺绣工坊怀揣 “帮助更多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的初心诞生。从最初的 “炕头经济” 起步,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成立农村妇女创业发展协会、民族刺绣培训中心等,形成 “培训 — 创作 — 销售” 全产业链,成为集设计、加工、编织、剪纸、装裱于一体的非遗文化基地。

在这里,脱贫户、残疾人、农村妇女放下锄头、离开灶台,用银针穿梭布头,将传统刺绣技艺转化为收入。如今,工坊年生产各类刺绣产品 6 万余件,年销售额突破 700 万元,直接带动 57 人稳定就业,让 600 余名周边妇女实现 “炕上创业”。


走进工坊,红、绿、古三色交织的美学令人惊叹。将台堡 “万里红” 老布鞋、长征主题刺绣,让红色基因在针脚间复活;火石寨丹霞、六盘山云海等自然景观化作服饰配饰上的灵动图案,展现绿色风情;剪纸、刺绣与宁夏 “新五宝” 文创,让古色传承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独特韵味。绣花鞋、药枕等带着乡土气息的作品,和走进全国大中城市的文创产品,让西吉非遗从 “养在深闺” 走向 “广为人知”。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工坊坚守这一帮扶理念。通过 “西吉绣坊”“绣娘小驿站” 等平台,累计举办 358 期培训班,14397 人次习得刺绣技艺,其中 6 期残疾人专项培训让 300 名残障学员掌握一技之长。4320 名熟练绣娘月均增收 2800 - 3000 元,超千名妇女(含 45 名残疾人)实现 “家门口就业”,年均收入达 1.5 万元。工坊还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工作环境,为农村妇女开设弹性工作制,让就业与顾家不再矛盾。


16 项省市级荣誉见证着马兰刺绣的初心与实力,但最动人的荣誉,藏在绣娘们的笑容里。这里不仅是工坊,更是 “绣娘的娘家”,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一针一线,绣的是技艺,更是生活的希望;

一梭一纬,织的是产品,更是乡村的未来。

马兰刺绣工坊,让“炕头经济”接轨现代市场,让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在针尖上绣出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内容来源:宁夏妇联发展部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夏洁

审核:马学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