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临刑前留下的遗言。当“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刺辣辣的映入眼帘的时候,24岁的方志敏深切的体会到只有拿起武器去斗争才能真正的救中国。

被关押的方志敏不仅没被国民党洗脑,反而成功策反三名看守,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监狱风云"。



一、胡逸民——从劝降者到红色信使

在狱中,一开始方志敏是在普通号,但与普通囚犯相比,却要戴一副十斤重的铁镣。“因为祥松(即方志敏本人)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犯,官厅为着要迅速改变他原来的主义信仰,才将他从普通号搬到优待号来。”——《可爱的中国》

1935年4月,南昌监狱“优待号”里上演了一场惊天反转。

胡逸民,国民党中央监狱长、老同盟会成员,因与杨虎城矛盾被蒋介石关押。他本是被派来劝降方志敏的“王牌”,却反被对方的气节征服。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胡逸民因“不便劝降”而被安排至优待号,两人朝夕相对。



信仰的崩塌与重建

胡逸民带着姨太太向影心住进牢房,看似享受特权,却在方志敏讲述革命理想时逐渐动摇。原本来当说客却被方志敏策反,被他的信仰以及人格魅力深深打动,而方志敏也将自己重要的一封信《给党中央的信》交给了胡逸民,希望他能通过向影心将这封信传递出去。

方志敏托他送出第一封密信时,是用米汤书写、墨点标记的“无字天书”。为了保险起见,方志敏写了两封信,希望能够辗转交给鲁迅和宋庆龄,给宋庆龄的左上、右下都点了一个点,给鲁迅的右上点了两个点。



胡逸民最终选择冒险,将信件通过妻子送往上海。成功将信送到了鲁迅的手中。这也是多年后,90岁高龄的胡逸民登上了157级台阶的释怀,他跪在方志敏墓前痛哭:“志敏,你的重托我完成了!”

二、文书高家骏的“觉醒”——从沉默旁观到生死接力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方志敏打算送第二次,当时,方志敏又写了《在狱致全体同胞书》《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奈何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音讯。方志敏找到了第二个人,就是高家骏。

高家骏,军法处上士文书,本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却在方志敏的争取下成为重要一环。



隐秘的使命:

方志敏通过日常交谈揭露国民党腐败,激发高家骏的良知。

高家骏协助方志敏用钢锯条在牢房青砖墙上凿出夹层,将文稿藏匿其中,骗过每日搜查。

致命任务:

方志敏就义前,将最后的手稿托付高家骏。高家骏因无法离狱,委托女友程全昭化名“李珍”赴上海送信。程全昭是个进步青年,当时需要她把文稿交给宋庆龄、鲁迅、邹韬奋和陶行知四个人,而且务必交给本人。但是程全昭后来也没了音信,方志敏以为文稿没有送出去,所以又拜托胡逸民,并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信中写道:“为防备敌人突然将我处决,故我将你的介绍信提前写好,由你答应交稿于中央,请中央派人来与你接洽。”也就是后来的《遗言》,胡逸民信守承诺,一年后将文稿亲自送到上海,辗转交给中共地下党。这也是为什么90岁的胡逸民在方志敏墓前痛哭的原因。



其实后来程全昭因身份暴露被迫逃亡,但部分文稿仍通过地下党胡子婴传递成功。当时方志敏要求必须交到本人手中,见不到本人,就留下信和名片。彼时去邹韬奋书店办事的胡子婴看到程全昭的书信,冒着生命危险去找程全昭,并谎称自己姓宋,程全昭误以为是宋庆龄,就将书稿交了出去,也算是交给了组织。

那么方志敏能够在狱中持续创作,就不得不提这第三个人了。

三、凌凤梧——从执行者到革命助手

凌凤梧,南昌军法处代理看守所长,本是负责劝降的“监工”,他的转变,源于方志敏一句质问:“你甘愿做压迫者的工具吗?”而后成为关键助力,并且在狱中为方志敏做了重要的几件事。

偷换脚镣:将方志敏的十斤重镣换成三四斤轻镣,为此多次向上级求情未果,最终私下操作。

提供物资:自掏25银元购买蚊帐、纸笔,让方志敏得以在狱中书写《可爱的中国》。

泄露机密:将蒋介石劝降密件内容告知方志敏,使其掌握敌人动态。

传递遗作:方志敏就义后,凌凤梧冒死将《可爱的中国》文稿交给文书高易鹏,辗转送至鲁迅手中。



四、三股暗流汇成曙光:跨越生死的“越狱计划”

方志敏的策反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思想越狱”:

攻心为上:对胡逸民谈家国大义,对凌凤梧谈人性尊严,对高家骏谈阶级压迫,精准击破每个人心理防线。

利益捆绑:让胡逸民参与送信以证明忠诚,让凌凤梧接触机密以增加“叛变成本”,让高家骏承担重任以激发使命感。

终极目标:即便肉身被困,也要让革命思想“越狱”。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尾声:墙缝中的火种

这三人构成的“越狱网络”,最终让13万字手稿穿越封锁:

胡逸民辗转一年将文稿送至上海地下党;

凌凤梧传递的《可爱的中国》成为红色经典;

高家骏藏匿的《略述》虽一度流落重庆旧书摊,却被叶剑英以370银元赎回。

方志敏用生命证明:真正的牢笼从来不是铁镣与高墙,而是被禁锢的思想。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方志敏,无数的革命先烈将信仰烙印在心里,刻到骨髓里。

1958年,方志敏的遗孀缪敏找到程全昭和高家骏,此时的程全昭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日子过得清苦而平静,而高家骏因为在国民党政府绥靖公署干过,也被解除公职,回到老家劳动改造。

1959年,在方志敏诞辰60周年之际,缪敏撰写了《方志敏与鲁迅》的文稿在人民日报发表,她将稿费分别寄给了程全昭和高家骏。后来,高家骏在缪敏的多次过问下得以平反,程全昭一家也享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