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3月,北京严寒似乎还未完全过去,空气中还带着丝丝严冬留过的痕迹,虽说有些寒冷,但这个时候正值开春的时节,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好时候。

然而在北京301医院里,却躺着一位油尽灯枯,再无能够回暖可能的老人。


毛岸青夫妇

他的病床前也围满了他的家人和朋友,他费力地缓缓抬起一只手,嘴里似乎在说着什么。

他床边一位老妇人紧紧抓住老人的手,眼角含泪地询问:

“岸青,岸青,你说什么?”

原来病床上的老人就是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

毛岸青有些含糊不清地说道:

“把岸平给我叫来吧,我想看看他。”

说完就不省人事了,后来还没等家人把他口中的岸平叫来就撒手人寰了,享年84岁



那么毛岸青口中的岸平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毛岸青临终前想要见他一面?他们两个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毛主席堂侄,平凡的一生

说起毛岸青口中的“岸平”,就不得不提起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因为毛岸青口中的“岸平”正是毛泽连的亲儿子——毛岸平。

毛岸平虽说与毛岸青是堂兄弟,更是毛主席的亲侄子,按理说应该身份和地位都非常显赫的,但毛岸平的生活却极为低调,这与他父亲毛泽连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其实毛岸平年幼的时候,也曾经向周围的人炫耀过自己的伯父是当今新中国的毛主席。

毛泽连虽然也能理解小孩子就是喜欢到处炫耀,但也深知这种事情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儿子的成长和思想,容易养成飞扬跋扈和仗势欺人的坏毛病。


毛泽连

于是,毛泽连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且颇为严肃地说道:

“岸平,父亲明白你得知伯父是当今的毛主席,心里会有骄傲和炫耀的情绪,但我们却不能把这些当作炫耀的资本,你伯父也不喜欢到处炫耀的人,你应该好好学习你伯父的精神,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年幼的毛岸平虽有些委屈和不太理解父亲的话,但明白自己这样做伯父也会很不喜欢。

自己作为毛主席的侄子更不应该拖伯父的后腿,应该向自己伯父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自此毛岸平也是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在之后的成长经历中,父亲毛泽连也一直教导着毛岸平要低调做人,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给毛岸平树立起了榜样。


毛岸平

毛岸平深受其影响,行事从来不张扬,也不会利用亲属关系来搞特殊,不光自己行事颇为低调,教育自己下一代的时候,也是坚决低调生活不搞特殊化。

每当周围的人想凭借他和毛主席的伯侄关系谋求利益时,他的态度都十分坚决:

“你们找错人了,毛主席是我伯父不假,但我绝不会因为这层关系给你们搞特殊,就算是我自己和我的家人也坚决不行!”

毛主席之子,曲折的一生

然而比起毛主席的侄子毛岸平平凡低调且较为顺利的人生而言,作为毛主席儿子毛岸青的人生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所生的第二个儿子。



毛岸青从小与兄弟们和母亲杨开慧生活,与自己的父亲也是聚少离多。

当年毛主席正在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地发动了秋收起义,为了保护妻子与儿子们的安全,毛泽东将妻子和儿子们全部都转移到了长沙板仓暂住。

就这样相对平静地生活了三年,却突然迎来了危机,杨开慧地下党身份被暴露。

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们杨开慧赶紧将自己的三个孩子送到了娘家这边生活,才使得毛岸青和他的兄弟们逃离虎口。

不幸的是,杨开慧自己却被国民党反动派给擒住,自此国民党反动派开始疯狂地折磨她,但杨开慧始终不肯透露自己丈夫的行踪,最后壮烈牺牲。



当时的毛岸青才只有七岁,所以不清楚母亲的离世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也只是单纯地以为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常常会问自己的外婆向振熙:

“外婆,妈妈去了这么久,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我好想妈妈。”

向振熙也只能强忍着丧女之痛,安慰着小岸青,说只要他乖乖听话,妈妈就会回来的。

毛岸青也只能满怀期望地等着母亲回来,毛岸青和兄弟们在外婆家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毛泽东就秘密安排人把毛岸青和他的兄弟们送到了上海上学。

当时时局是越来越动荡不安,毛岸青兄弟几人所上的幼儿园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迫害之下解散了。

党组织也是为了这兄弟几人的安全,便把毛岸青与毛岸英兄弟二人,偷偷安排在一位叫做董健吾的地下党员家中。


董健吾

这个董健吾为人倒是非常不错,对他们兄弟二人也是非常好,而他的妻子与他则是截然相反,十分尖酸刻薄。

每当丈夫不在家中的时候,她对毛岸青和毛岸英兄弟二人经常非打即骂。

年幼的兄弟俩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于是身为大哥的毛岸英则带着弟弟毛岸青逃了出来。

然而在上海,兄弟二人没有任何亲人可以投靠,只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

在流浪期间,兄弟俩人经常吃不上饭,身上的衣物也变得破破烂烂,为了能够挣点钱,吃上饭,他们兄弟二人几乎所有的活都干过,像是贴报纸,给别人擦皮鞋,干脚力夫等等一系列又脏又累的活。

毛岸青则在贴报纸的时候,被当时的警察打成重伤,以至于肺部受到严重损伤,使得本身就羸弱不堪的幼小身子落下了病根,直到晚年还一直深受其害。



直到1936年,兄弟二人悲惨的生活才终于迎来转机,上海地下党经过多方的打探,终于是找到了他们兄弟二人的踪迹。

其实他们的父亲也一直寻找他们,但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太过紧迫,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大肆屠杀中共地下党,以至于他一直联系不上自己的儿子们,尽管后面一直在打听儿子们的消息,然而始终是了无音信。

但幸好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兄弟二人总算是被找到了,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总算是可以放下这么多年来一直悬着的心了。

最后,兄弟二人总算是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父亲了,此时的毛岸青已经13岁了,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长成了一个历经磨难的少年郎。

兄弟二人看到父亲似乎是有着很多话要说,想要把这么多年所受的委屈一一讲给他听,但是真正一见到父亲,却只剩下了和父亲相拥而泣,说不出一句话来。



毛泽东自然也明白两个孩子这些年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于是内心也一直对孩子有亏欠。

之后兄弟二人被毛泽东和党组织送到苏联读书学习,毛岸青自此曲折的人生总算进入了较为平静的阶段。

学成归来,结识良人

毛岸青和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的时候也是十分努力和勤奋,学习成绩也是极为优秀。远在国内的毛泽东也是时时刻刻挂念他们兄弟二人。

得知他们在国外学习很好,也是不顾自己的病体,立马写了一封家信。

信中表明自己作为他们的父亲,看到他们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同时传达了自己对两个儿子的思念之情。



毛岸青最终也没辜负父亲的期望,学成归来之后,因为自己的俄文功底十分扎实,就开始从事起了翻译工作。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噩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大哥毛岸英远赴朝鲜战场,但是进入朝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毛岸英就因为美军的空袭轰炸壮烈牺牲。

毛岸青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感觉天旋地转,连身子都站不住,心中顿时涌起巨大的悲伤,眼泪止不住地流。

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大哥的身影就在自己的眼前,脑海中又浮现出兄弟二人在一起流浪,学习的时光。

在巨大的悲痛打击下,毛岸青小时候落下的病根又复发了,从此便在榻下养病多年。


毛岸青

但就是因为这次重病,却结识了他这一生的伴侣,当时一直有个小护士在毛岸青身边照顾,时间长了,毛岸青就对这个小护士生出了好感。

他跟父亲也提起过此事,但毛主席觉得毛岸青还年轻,婚姻之事不用太着急。

毛岸青也觉得自己欠缺考虑,对对方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就暂时搁置了。

但毛主席也意识到儿子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是时候该为他的婚姻大事考虑了。

毛主席也暗中了解过那个小护士的情况,觉得她和自己的儿子不太合适。

而自己的大儿媳刘思齐有个妹妹叫做邵华,毛主席和她有过些许接触,对她颇有好感。

就撮合起了她和毛岸青之间的婚事,邵华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大方的女孩儿,与沉默寡言的毛岸青正好性格互补。



自此两人结成了伴侣,开始了相伴一生的平凡且朴素的生活。

岸青与岸平,堂兄弟情谊

说回毛岸青和毛岸平,虽然他俩同样都与毛主席的关系匪浅,但两人的人生经历却是截然不同,双方都没有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太多的印记,但两人的兄弟情谊却依然很深。

毛岸平每次回忆起毛岸青夫妇时,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

1952年毛岸青第一次回到韶山探亲的时候,他经常会到曾经住过的老家徘徊,并且常常看着那些老屋出神,似乎在回忆起过往的日子。

毛岸平想到当时的情形,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毛岸青对于家乡的留恋也是非常深刻的。

1997年似乎是毛岸青夫妇最后一次同时回来韶山探亲了,那个时候毛岸青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连路都走得不太稳了,精神状态也是十分萎靡。



但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却是日益不减,毛岸青还在滴水洞留下“我酷爱韶山”这五个大字,并且还是用中俄双语写的。

而他的妻子邵华则留下了一首怀念故土的诗词:

“元宵佳节故园行,重返韶山探乡邻。团聚一堂叙深情,滴水洞中忆亲人。”

可见二人对于家乡的感情是十分炙热的,但后来毛岸青的病越来越重,最后回来探亲的就只剩下了邵华和儿子毛新宇。

直至到2007年,毛岸青的身体越来越差,之后也就有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与世长辞,平淡才是真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最终在北京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毛岸青至死都还是没能再见到毛岸平一面,远在湖南的毛岸平得知此事之后,也是十分悲痛。



韶山的乡亲父老得知此噩耗,也都非常地痛心,便嘱托毛岸平转达他们的哀思,毛岸平也是泪流满面地说道:

“放心,乡亲们,我一定会将你们的哀思转达给岸青,我和岸青虽说从小没有那么亲近,但我和他之间也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这些年我和他之间的情谊也是变得十分深厚,我一定会传达到的!”

之后毛岸平也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京,毛岸青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岸平看到墓碑上毛岸青的照片,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邵华对毛岸平说起了毛岸青生前的遗愿,他想要葬在母亲的旁边。

毛岸平自己也是十分清楚毛岸青的这个心愿,当即答应下来,并且也转达了韶山乡亲们的哀思,邵华得知后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葬礼结束后,毛岸平也是和邵华以及上级多次商议毛岸青回归故里的事宜。

可惜还没等事情敲定下来,一年后,邵华也去世了。

最后毛岸平按照毛岸青夫妇的遗愿把他们都安葬在了母亲杨开慧的墓地旁,而毛岸平在2019年也因病去世了,享年75岁。

结语:

其实不管是毛岸青还是毛岸平,他们虽然都与毛主席关系匪浅。

但纵观他们的一生都是非常低调和朴实的,尤其是毛岸青,童年的生活十分悲惨,母亲早亡,自己流落街头,还落下了病根。


毛岸青一家

但是他依然在坚强地生活着,就算自己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儿子,也从来没有搞过特殊,朴实无华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他们身上的那种低调做事,朴实做人的精神特质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学习,尤其是年轻人,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的。

因此,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传承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