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红糖水
宁幼康
为欣喜。田秀碧是营山县青山乡(原青山公社)原办公室主任、妇女主任,兼管知青工作。笔者在青山公社当了近10年知青,脑海中储存了许多关于田秀碧同志的记忆。这篇文章一下子撞开了记忆的闸门,我暗自告诫自己,早就该写一点东西,作为一瓣心香,奉献在她的灵前,以此表达我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2017年12月8日,本文作者宁幼康在成都参加“我与高考”全国征文大赛颁奖会之际,与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卢铁城教授(右)合影(杨明强 摄)
我于1969年5月从营山县城插队到青山公社七大队四队,这个地方山高坡陡地广,主要粮食作物是红苕和豌豆。栽红苕一定是在下过雨、土地湿润的情况下方可。下乡不久,碰上栽红苕的季节,天上正洒下毛毛细雨,老队长果断安排全队男女老少出动,分配了任务,村民们立即带上雨具抢栽红苕。奇怪的是,有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却被安排到公社参加民兵训练,唯独没有我。我找到老队长问原因,他吞吞吐吐了好一阵子:“你不是基干民兵,就不去算了。”我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走到哪里都是政治贱民。我心里一下明白了,就不再多问,低着头老老实实上山栽红苕去了。
一会儿雨大了,风也大了,老是把头上的斗笠刮翻,惹得我心头无名火顿生,一把将斗笠甩在地上,几脚踏烂,又飞起一脚踢下山岩,就光着头,穿着簔衣,栽插起来。雨水、汗水和泪水,从头上流到全身,也流到心上。此时,委屈、愤懑无处倾诉,似乎只有这样折磨自己,才好受一些。
第二天我就感冒了,发高烧,下不了地。中午时分,房东大娘叫醒了我,催我坐起来喝红糖姜汤水。当我勉强坐起身,就一眼看见房东大娘身边还有一位中年女性,她朴素的干部装,齐耳的短发,姣好的面容,和蔼的神情,正笑眯眯看着我,一声声催促我快趁热喝下,好驱赶寒气,早日康复。我不禁惶惑,嗫嚅道:“这不是田主任吗?您怎么知道我生病了呢?”
要知道,那年月,哪有什么电话。田主任告诉我,昨天下午她就从到公社开会的大队干部处知道我冒雨参加劳动,一直到把任务完成才回家的消息。凭着女性的细腻和知青办主任的担当,她实在放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就买了半斤红糖,赶了10多里山路,专程下乡来看我。红糖可是稀罕物,在什么东西都凭票供应的年代,就是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想到这些,我不禁鼻子一酸,被母亲爱抚的感觉油然而生。
她见我情绪激动,赶紧引开话题,翻看起我小木箱里的书籍来。她先拿了一本《中华活页文选》的合订本,翻了两页,见是文言,便问看得懂么?然后又拿起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随口夸奖了我两句,又开始拿下面的书籍。我不由一阵紧张,因为下面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唐宋诗词等,这可都是“文革”时期的禁书,我只有等着挨批评了。谁知田主任微微一笑,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博览群书,很好嘛,知识青年就是要有知识。多学习,今后总会有用的!”心情低落的我也回应了一句,“有啥用哦,只不过用来打发时间罢了。”田主任正色道:“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别看你们现在在农村,等到国家搞建设了,你们就是建设人才。我看你肯吃苦,爱劳动,还爱读书,今后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仿佛一声惊雷从心头响起,头皮都发麻了。许久没听到过这样温暖的话语,感受到人世间这样真诚的关爱。人性的光辉顿时洒满了我的心田,宛如阴霾散去,春光无限。
自那以后,消遣式的闲暇浏览,变成了自觉地探求真知的悉心阅读。尽管还是繁重的劳动,半饥半饱的生活,但总有一只希望的小兔在心头蹦跳着:说不定哪一天,知识真会改变命运呢?
巨擘挽狂澜,历史开新篇。1977年12月,恢复高考了。只因远离城市,消息闭塞,天天忙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错过了。大半年后,我以初中学历参加了1978年高考,居然被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了,且语文单科成绩还是全省第一名。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田主任报告这个喜讯。
1978年10月,营山县沼气办公室领导和同事欢送借调知青宁幼康(前排中)考上大学合影留念
田主任也替我高兴,她以最快的速度替我办好了入学须带的户口迁移证、粮食关系转移等手续。她还打趣我:“再也不要淋着大雨做活路蛮干了,累病了累垮了,也就没有今天和未来了。”
原来,她其实是知道我那一天疯狂举动的。她明白我内心的苦闷,只是心照不宣。她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抚慰了我这颗受伤的心,在我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我永远感激她!
1981年春节,田秀碧(前排右一)在青山公社与儿女合影(杨明强 供图)
3年前,83岁的田主任安详地离世了。我应她的长子杨明强先生之请,在她的追思会上缅怀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善良、聪慧、博爱、心思细腻、极富同情心;她的公仆精神和为民情怀,堪称基层公务员之楷模。青山公社的乡亲和知青们,至今一直都怀念她,都记着她的好。
1987年初春,已在营山中学工作5年的宁幼康故地重游,回到青山公社七大队山坡留影
一碗红糖水,终身铭感恩。
清明节已过,红五月开端。今天,我不能到她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谨以此文寄托我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思念!
2007年9月,田秀碧夫妇与儿子杨明强参观清华大学留影
2007年9月,田秀碧夫妇登长城留影(杨明强 供图)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宁幼康〔四川省营山县人,1949年生。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先后在营山中学、营山城守中学任教且分别担任副校长、校长;1990年至1998年兼任营山县政协副主席;1998年至2012年任营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任营山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营山县扶贫协会会长、营山县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等职。发表教育论文和诗歌、散文多篇,出版作品集3部。2017年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我与高考”全国有奖征文大赛中,撰写的《从打石匠到特级教师》一文获全国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