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今天看到一位网友吐槽,说是去年参加区里组织的建筑行业会议,仅仅25分钟时间,会议主题在屏幕上闪来闪去,20分钟内切换8次,内容涉及安全、质量、劳资管理等方面。

既然主题走马灯地换,这种会开的也就没啥质量,便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

可是也有人提出来,20多分钟内把8个会解决掉,效率还是蛮高的,若是分开开会,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和人力呢。

很显然,这种开会方式确实是在瞎胡闹,可是反过来看,如果把这8个会取消不开,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毫无疑问,上面来巡视检查时又会把问题拎出来,制度不落实,领导不重视,该开的会没开,该传达的精神没传达,然后就是追责和整改。

如果再发生点什么意外,不开会的性质就更严重了,谁都担待不起。

开会固然是形式主义,固然会增加负担耽误工作,但只要把会开完了,上面的精神传达到位了,有会议记录可查,有图片录像作证,大家都是安全的,都可以免于被无端指责。

反之,工作干的再扎实、再卖力,该开的会不开,该走的形式没走,也是大忌讳,大毛病。

尤其到了区、县这一级,随便一件事都是天大的事,都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制度机制上不断完善,然后压力传导到终端,既不出纰漏还要留有痕迹,让上面找不到任何毛病。

有个现象很奇怪,一切都是问题导向,无论你怎么干,都要挑出毛病、指出问题,都必须拉出清单、逐项整改,这种导向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在避险,像老鼠捉迷藏一样,尽量不被抓住把柄,看似紧张兮兮,加班加点,实际做的是表面文章和无用功。

不解决权力的总源头,用会议落实会议,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变本加厉。

以这个区为例,需要好好查查,他们开的8个会都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是这个区里自己瞎折腾,自己给自己开会,那么是他们自身的问题。

如果这些会议都是上面开完然后要求下面再开,或者上面发了文件要求下面传达,又或者按照某种制度要求必须开会,那么问题的根子就在上面,就不能向下寻找答案。

25分钟开8个会,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形式主义,而是权力的指挥棒太多,太乱,把下面搞得无所适从,谁都惹不起,只好想尽千方百计进行应付。

从这个角度看,基层是很不容易的,他们既要把工作落实下去,又要把表面文章做足做够,防止上面兴师问罪,着实很可怜。

正儿八经干正事没人嫌苦嫌累,就怕那些瞎折腾,耗尽人的气力和精神。

所以千万别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横加指责,更要看到背后的驱动机制,这样才能够客观公正反映问题的本质所在。

--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