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1989年深秋,协和医院的病房里,77 岁的温玉成将军正对着窗外出神。泛黄的梧桐叶在风中打转,恍惚间又让他回到了1968 年那个暴雨如注的夏夜。
那时他刚被免去南京副司令员的职务,深夜接到通知要来京开会,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监狱的铁门。
床头柜上的搪瓷杯飘着袅袅热气,他忽然对着空气说了句:"谢富治这个人,当年可是把我耍得团团转啊。"
一
1915 年,温玉成出生在江西兴国一个贫寒的篾匠家庭。15 岁那年,他跟着表哥参加了红军,在第三次反 "围剿" 战斗中,这个瘦高个的少年战士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硬是跟着部队急行军三天三夜,在方石岭战斗中俘虏了两个国民党兵。
长征路上,他已经是红二方面军的团政委,在贺炳炎的指挥下,率部在乌蒙山回旋战中多次担任后卫,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撕开突破口。
抗日战争爆发后,温玉成调任新四军第 18 旅旅长兼政委。1941 年深秋,他带着警卫员在阳澄湖周边勘察地形,芦苇荡里突然传来枪声。
原来是日军一个小队突袭了地方抗日政府,他立刻掏出手枪带着警卫员冲了上去。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他趴在土埂后看到日军指挥官正在挥舞指挥刀,抬手就是两枪,那个指挥官应声倒地。
这场遭遇战打得异常惨烈,最后他带着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湖水,借着芦苇掩护突出重围。
此战之后,当地百姓还编了样板戏:"温旅长枪法准,鬼子见了丢了魂,芦苇荡里显身手,抗日英雄传美名。"自此,他的英勇大名在附近一带传开了。
解放战争时期,温玉成率领的 41 军被誉为 "攻坚老虎"。1948 年攻打锦州时,他的指挥所就设在离城墙不到 500 米的地方。
炮火连天中,他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警卫员当场牺牲,他的耳朵也被震得暂时失聪。
但他擦了擦脸上的硝烟,继续指挥部队爆破城墙。当突击队扛着云梯冲上城头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被弹片划开了几道口子,鲜血浸透了裤腿。
二
1966 年夏天,已经是广州军区参谋长的温玉成接到调令,前往上海担任警备区司令员。
此时的沪市,正处于风暴中心,街头巷尾贴满了大字报,各派造反人员打得不可开交。
他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警备区招待所,刚放下背包,就有造反人员冲了进来,要求他支持 "革命行动"。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
1967 年 2 月,沪市发生 "一月革命"。温玉成按照上面指示,开始介入文格,担任沪市的格委副主任。
当时江某正在大力推广样板戏,张某桥、姚某元多次找到他,要求警备区支持样板戏的排演和宣传。
温玉成虽然对戏曲不太懂,但出于对上级的服从,还是全力配合。他亲自安排部队礼堂作为排演场地,调配车辆运送道具,甚至让战士们充当群众演员。
有一次,《智取威虎山》剧组在排练时,主演觉得服装不够 "革命",要求换成真正的军装。温玉成二话不说,让后勤部门调来了新军装。
没想到这件事后来成了他的 "罪状",有人举报他 "把人民军队的军装当成了舞台道具"。但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卷入了一场漩涡。
三
1968 年春天,谢富治以文格小组副组长的身份来到沪市。温玉成接到通知去机场迎接,看到谢富治那标志性的笑脸,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曾经的老战友会成为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在欢迎宴会上,谢富治拍着他的肩膀说:"玉成啊,沪市的工作很重要,组织对你很信任,要好好配合春乔同志的工作啊。"
当时沪市正在筹备一场大型的样板戏汇演,谢富治提出要增加一些 "反映军队文格成果" 的节目。
温玉成按照指示,让警备区文工团连夜编排了一出《刺刀见红》。汇演那天,谢富治坐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还多次鼓掌。温玉成以为自己这次又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却不知道谢的心里另有打算。
不久后,有消息传来,101集团和江某集团的斗争日益激烈。谢为了向江某表忠心,开始在沪市寻找 "101的死党"。
温玉成因为曾经在广州军区工作过,和黄某胜、吴某宪等人有过交往,被谢列入了黑名单。
他先是被免去职务,接着又在南京军区被公开批判,罪名之一就是 "借样板戏之名,行资本主义复辟之实"。
四
1968 年 9 月,温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他每天对着墙壁发呆,回想起自己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他想起在新四军时,和战友们在芦苇荡里同吃同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想起在锦州城下,战士们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胜利。而现在,却因为一场运动,被自己人关到了这里。
在这里,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看守人员却以 "抗拒改造" 为由,不给他治疗。直到 1975 年,在周公的过问下,他才被放出来。
出狱后的温玉成已经是满头白发,身体也大不如前。他被安排到南京的一个干休所定居,过着平淡的生活。
晚年的他很少提起那段历史,但每当有人问起,他总会说:"当年在沪市,谢让我抓这个、批那个,我以为都是为了革命工作,没想到他是在搞阴谋。我被他耍了一把啊。"
他开始写回忆录,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希望后人能从他的教训中吸取经验。
1989 年 10 月,温将军在南京病逝,走完了他波澜壮阔却又充满坎坷的一生。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墓碑上刻着 "抗日英雄,革命功臣" 八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