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岭的雾气还没散尽,孙悟空扛着金箍棒蹲在云头上,看着地上那堆枯骨发愣。他刚从五行山下出来时,逢人便说三打白骨精是自己最冤屈的经历,可如今成了斗战胜佛,再回想白虎岭上那三棒子,倒品出些不一样的味道来。
那天猪八戒蹲在唐僧背后说的那句话,像根鱼刺似的卡在他喉咙里千年,"师父您瞧,师兄这是嫉妒您偏疼我老猪呢!"
要说这白骨精也真是挑了个好时候。唐僧刚在四圣试禅心时丢了面子,正憋着气想重振师威;猪八戒因为调戏菩萨变的村姑被吊在树上一整夜,正愁没处撒火;沙和尚挑着担子闷头走路,巴不得少些是非。
偏这时候,山道上袅袅婷婷走来个拎着竹篮的姑娘,篮子里装着热气腾腾的米饭,看得八戒直咽口水。
原著二十七回写得明白,那女子"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蹊跷,可八戒当年是天蓬元帅,沙僧也是卷帘大将,真就辨不出妖气? 偏生悟空一棒子打过去时,八戒扯着嗓子嚷:"好个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这话听着像告状,实则句句都在给唐僧递刀子,您看这猴子多猖狂,当着师父的面就敢自作主张。
要我说,这白虎岭上的戏码,压根就不是什么降妖除魔,倒像是职场里新官上任三把火。
唐僧刚当上取经团队一把手,正需要杀鸡儆猴立威。孙悟空这个"前朝元老"本事太大,动不动就上天庭搬救兵,显得领导很没面子。猪八戒多机灵啊,他看出唐僧最忌讳"失控",专挑师父的软肋戳:"师兄这是要显摆自己火眼金睛,把师父当傻子哄呢!" 这话可比白骨精的变身术毒多了,直接把悟空架到"功高震主"的火堆上烤。
咱们现代职场里这种事还少吗?新领导空降部门,总得拿最能干的老员工开刀。你越是有本事,越得学会收敛锋芒。
孙悟空吃亏就吃亏在太耿直,三棒子下去只顾着除妖,没瞧见八戒在唐僧耳边煽风点火:"定是师兄嫉妒师父待我好,故意使障眼法!" 这话听着荒唐,可领导正在气头上,哪经得起这般挑拨?就像现在有些同事,专会捕风捉影打小报告,把正常工作矛盾渲染成权力斗争。
更绝的是八戒这手"情绪杠杆",他抓着唐僧最在意的两点使劲:一是领导权威不可侵犯,二是团队稳定大于一切。当悟空第二次打杀老妇人时,八戒抹着眼泪说:"师父啊,师兄这般行凶,传出去别人要说您管教不严!" 这话戳中了唐僧的命门,取经项目是如来亲自抓的重点工程,团队形象比什么都重要。
可怜孙悟空还梗着脖子辩解,殊不知在领导眼里,这已经是公然挑战管理制度了。
要说唐僧真就糊涂到分不清人妖?倒也不尽然。
您细看原著,第三次打杀老翁时,悟空特意叫来土地山神作证,这放在现代就是拉着第三方审计来验明正身。可唐僧为什么还要赶他走?这里头藏着更深层的团队管理哲学,领导能容忍60分的能力,但承受不起100分的失控。
就像现在有些企业,宁可用听话的庸才,也不敢留浑身是刺的干将,生怕哪天捅出大娄子。
这出戏演到高潮处,八戒又添了把火:"师兄走了正好,我老猪也能挑大梁!" 这话听着豪气,实则包藏祸心。
等真到了宝象国遇上黄袍怪,八戒化不来斋饭,沙僧降不住妖怪,唐僧被变成老虎关进笼子,这时候才想起悟空的好了。
像极了现代职场里某些人,平时抢功甩锅最积极,真遇到难题立马甩手,还美其名曰"给新人锻炼机会"。
说来也怪,孙悟空明明能一个筋斗翻去西天,偏要受这窝囊气。您当他是真傻?成佛后某次蟠桃宴上,他拎着酒壶跟太白金星掏心窝子:"当年要是赌气走了,俺老孙永远就是个山野妖猴。陪着唐僧遭这趟罪,反倒修成正果。"这话点破了职场真谛,有时候忍下委屈不是窝囊,而是看清了长远发展。
就像现在有些项目,明知道领导决策有问题,该背的锅还得背,该扛的雷还得扛。
倒是猪八戒,五百年后坐在净坛使者的庙堂里,啃着供果跟小沙弥吹牛:"当年俺老猪略施小计,就让那弼马温吃了大亏!"可他忘了,取经路上最凶险的几次难关,都是悟空拼命救回来的。
这像极了现代办公室那些"聪明人",整天琢磨人际关系,关键时刻却撑不起大局。反倒是那些被排挤的"老实人",往往成了公司的中流砥柱。
所以说啊,替孙悟空喊冤的各位看官,该换个角度想想了。
白虎岭上这三棒子,哪是打什么白骨精,分明是职场生存的必修课。唐僧要是不赶他走,悟空永远学不会"紧箍咒"的厉害;八戒要是不使坏,取经路上得少多少磨合成长的戏码。
就像现在哪个行业没有点办公室政治?重要的不是躲开明枪暗箭,而是像悟空那样,该低头时低头,该回来时回来,最后把"斗战胜佛"的金身修成,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