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5月5日,一场名为“为了科学 选择欧洲”的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法国与欧盟委员会在会上宣布,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科研领域的资助之际,欧盟将设立一项总值5亿欧元的科研激励计划,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前来工作。此次大会是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的,旨在鼓励全球的科研人员选择欧洲作为工作地点。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洲多所大学校长、研究机构负责人等出席了活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正以一种毫不掩饰的方式,向受到特朗普政府政策影响的美国研究人员抛出“橄榄枝”,试图将他们吸引到法国。“在法国,科研是重中之重,创新是一种文化,科学是一片无垠的天地。”马克龙18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写道。马克龙还补充说,他将在5月5日提供有关科技人员引进倡议的更多细节。他强调,法国将为国际科研人员提供“开放、自由且受尊重的学术环境”,并承诺加大科研投入,优化跨学科合作机制。
白宫(资料图)
有西方媒体表示,大约100年前,欧洲才是全球科学中心,是顶尖精英开展研究的理想之地。与此同时,这些精英所研发出的成果也能反过来推动欧洲各国的发展。然而,这种状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改变。美国凭借在战争期间获利积累了巨额财富,以高于欧洲的薪资待遇招揽人才前往美国工作,因此,美国成为了欧洲科学家的聚集地。然而,在特朗普再度上台之后,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
而这场 “跨大西洋人才争夺战”的导火索,正是美国政府的“神助攻”。据《自然》杂志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科研人员正考虑“用脚投票”,而欧洲成了不少人的目的地。这背后的原因令人瞠目结舌:特朗普政府不仅把 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砍了 56%,连 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这种全球顶级生物医学机构都被腰斩 40%。更魔幻的是,美国能源部甚至要裁掉一半员工,直接导致1040个科研项目 “猝死”。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又是关项目、炒科研人员鱿鱼,又是打算砍经费,现在还搞了几轮关税战,直接让进口科研设备和试剂价格飞涨。美国很多实验室本来就靠进口这些东西,这下成本暴增,加上钱越拨越少,美国这政策一会儿一变,科研人员看不到稳定的环境和资金支持,只能另寻出路。反观欧洲那边,可能正敞开怀抱等着接人,这场面真是有点“此消彼长”的意思。
美国这招“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戏码,最终只会动摇自己的科研根基。说到底,科技竞争靠的是开放包容,不是种族歧视。美国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只会让自己变成“科研孤岛”。当全球人才都在用脚投票的时候,美国的科技霸权,怕是要变成历史课本里的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