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在美方的多次请求下,中国外交部终于宣布,应美方请求的同意前往瑞士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行动,为全球贸易体系带来新的发展。

正常来讲,这一消息本为全球市场带来短暂喘息,然而特朗普政府却偏偏就要“叛逆”的,在这之后以强硬姿态回应,不仅重申不会下调对华145%关税,更是语出惊人的说出了美国不需要签贸易协议的话语。



而面对着特朗普的突然“叛逆”,在几分钟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在货币政策会议上释放谨慎信号,拒绝为白宫贸易政策引发的市场动荡“兜底”,美股应声下跌,美元稳定性面临挑战。

谈判的可能

2025年初,美国经济就打了个寒颤,一季度GDP意外缩了0.3%,这是2010年以来头一回负增长,跟市场原先增长0.4%的预测差远了,而这经济数据掉头向下,背后就有着关税政策的影子。



同时随着美国经济成本的增加,不仅是美国股票受到了重大影响,民生成本的增加,经济的倒流、以及民众就业率的减少,都在困扰着美国政府。

而面对着这样的困境,美国政府多次向中方释放出谈判讯号的,想要就中美贸易问题进行谈判,虽然这则消息在后续被证实,特朗普在关税初期所言的谈判意图只是一场骗局。



但随着关税政策下的反噬,特朗普也是顾不得“矜持”的,终于表现出了应有诚意的,释放出了想要与中方进行谈判的意图与念想。

而中方也是在就全球现有经济局势之下,进行了综合考虑后,于5月7日,在商务部的公告中进行了通知,双方将会在瑞士就关税贸易问题进行相应的谈判行动。



现在随着中美经贸谈判在瑞士拉开帷幕,国际上的目光无不投注到瑞士这一中立之城的,想要早日得知这项结果。

但是在这种紧张时刻,美国总统特朗普却突然在社交媒体上重申“不会下调对华145%高关税”,说出了美国不需要签贸易协议的话语,为这项谈判又一次的带来了一定的变局。



特朗普的变脸策略

这一表态与中方“应美方请求开展对话”的声明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两国博弈的复杂格局。

特朗普政府在谈判前的强硬表态,实为典型的谈判策略,通过声称中方主动求谈、拒绝降关税,白宫试图塑造“强势”姿态,使自身占据主导地位的,为后续可能的让步预留空间。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视为对华谈判的核心筹码,自2024年4月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以来,美国对华关税持续维持在145%的历史高位,特朗普多次强调关税是“迫使中国让步的工具”。

此次会谈前夕的重申,既是对国内选民的政治姿态,也意图在国际谈判中保持威慑压力。



因此特朗普政府在谈判前夕的姿态,实则是延续其一贯策略的,主要是在通过威胁维持高关税制造谈判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核心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领域让步,以及急需通过对外强硬转移民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然而中方早已看出对方的意图,并进行了迅速反击,外交部明确指出会谈应美方请求举行,商务部强调“平等互惠”底线,警告美方不得将谈判作为施压工具。



中方始终明确“关税战无赢家”的立场,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多次指出,美方需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基础上对话,此次赴瑞士会谈,中国强调是“综合全球期待与自身利益”的应对,而非主动妥协。

鲍威尔拒绝为特朗普兜底

同时特朗普拒绝妥协的表态引发市场直接反应,美股暴跌,全球波动指标升至疫情后新高,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持续将削减美国GDP增长0.36个百分点,推高通胀0.4%,滞胀风险迫近。



企业层面,跨国公司加速供应链调整,短期进口暴增埋下长期隐患;消费者则面临商品短缺与价格飙升,生活质量受冲击。

在此背景下,鲍威尔拒绝降息并公开反驳特朗普,暴露美国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高利率与贸易战叠加,已导致制造业萎缩、消费信心下滑,进一步削弱特朗普施压中国的经济基础。



特朗普近期频繁抨击美联储“政治操弄”,甚至威胁罢免鲍威尔,试图通过舆论施压推动降息以支撑经济数据。

但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明确回应:“特朗普言论根本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重申美联储仅依据经济数据与风险平衡制定政策。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无视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呼吁降息的公开施压,在利率决议声明中,美联储指出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失业率稳定但通胀仍处高位,同时警告失业和通胀风险均有所上升。

鲍威尔承认关税影响“比预期更大”,若持续大幅加征关税可能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及失业率抬升,然而美联储拒绝“先发制人”降息以对冲风险,原因在于通胀预期尚未锚定。



而特朗普政策则是有可能推高短期物价,但若市场认为关税效应是暂时性冲击,过早降息反而加剧中长期通胀压力。

这一矛盾迫使美联储陷入“数据依赖”模式,6月降息门槛极高,后续决策需密切关注关税谈判进展与经济数据实锤。



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姿态,实为经济困境与政治压力的双重产物,然而美联储拒绝“托底”、市场信心动摇、国际舆论施压,正将美国推入“谈判必须妥协,妥协又损颜面”的困境。

中方坚持原则立场,手握国际支持,谈判桌上的博弈注定艰难,若美方无法摆脱“关税武器”的执念,其经济代价将持续累积,而全球市场亦将为这场政治游戏支付沉重学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