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响彻云霄,溥仪听到此消息,当即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撕开棉衣,从中取出了一件珍藏许久的宝物,主动捐给了国家,撼动了全国。

这件宝物,溥仪随身携带了26年,能将此宝捐出,足见溥仪的诚意。

可是,有人怀疑溥仪此举,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还是对自己曾经苦楚的一种救赎?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只有三个小时“打包”,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随身只携带一枚“田黄三联玺”。

一方面是这枚印章体积小,便于携带,夹到棉衣里并不显眼,另一方面,这枚印章是乾隆的私人印章,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1950年,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听闻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消息,内心开始了一丝波澜,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溥仪在床上辗转反侧多日,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颤抖着双手,撕开棉衣,取出了缝在棉衣里随身携带26年的宝物,上交给国家。



溥仪自幼视自己为正统的天子传人,以康乾盛世为荣,将这枚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印章,视为非同寻常的宝物。

虽然他半生漂泊,辗转日本、天津、长春、苏联,历经风雨,诸多珍宝散失,可溥仪唯独紧紧护住这枚“田黄三链章”,这是他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希冀。



如今,溥仪放下曾经的帝王架子,以一颗赤诚之心,双手奉上这枚宝物,愿它能助志愿军一臂之力。

然而,溥仪的献宝之举,有人怀疑他的用意并不单纯,是想用贿赂的方式,博取同情,争取早日出狱。

溥仪作为一名末代皇帝,曾和日本人一同建立了伪满洲国,一度沦为卖国贼,招致了千夫所指,随着日本投降,陷入苏联的牢狱之中,度过了漫长的五年。



1950年,溥仪以一个被囚禁者的身份移交回国,名利双失,此时的他,早已看透了权谋和荣华的虚幻。

他深知自己过去的罪孽,想要通过献宝,传达出自己已不再有复辟的野心,希望党和人民能够宽容对待他这位昔日的皇族。



此举,不仅是物质上的捐献,更是精神上的放下与救赎,表示对新时代的一种妥协,对自身生存的一种挣扎,以普通人的身份重新融入社会。



1959年,溥仪被特赦出狱,他激动地流下眼泪,并称“永远要跟着共产党走”,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被安排到了北京植物园里工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