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和陆军的特点非常不同,双方的作战模式完全是两个概念。陆军作战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像是一战的堑壕战能打好几年,但是海军的海上作战持续时间通常都很短,长的也不过三五天就结束了。在大多数国家中,海军军官的能力还在其次,最重要的特质是要敢于赌上一把,有把全部筹码压上去的勇气和决心。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像美国一样军舰源源不断,大多数国家的指挥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用手上的牌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损失。
日本著名赌博高手——山本五十六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本人就是一个嗜赌如命的人,他的赌技很高,经常是赢得盆满钵满,正是看中了他这种性格日本高层才同意让他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自身与美国的差距很大,只能通过类似于赌博的方式寻求小概率击败美军的方法。
也就是说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要是一个胆大心细,遇到合适机会敢于压上一切赌注,尽可能在自身损失较小的情况下给敌军造成更多的损失。听起来有点儿许愿的感觉,但这就是当时日本高层的要求,山本五十六也是亚历山大啊。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山本五十六最成功的一次赌博无疑是偷袭珍珠港,给美军太平洋舰队造成了重创。
而最失败的赌博则是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这场战役日军一口气损失了四艘航母,直接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这场战役也说明了海军确实是“建设周期十几年,打完只需要一天”的军种),换成普通人早就心脏病突发吓死了,但山本还能面不改色的继续发布命令,说明这人心是真大。
海军最怕犹豫不决
海上作战分秒必争,早一分钟,晚一分钟可能都会改变一场战争的结果,比如我军飞机早一分钟到达敌军上方,这一分钟就可能给敌方造成两艘航母沉默的损失,但是如果晚一分钟,苏军的防空网布置的更严密之后我军很可能只能取得一艘航母重创的成果。这还只是短短的一分钟,如果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简直不敢想。
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对战日本联合舰队,黄海海战我军损失较大,被迫撤退。本来正常情况应该是休整一段时间再和日本主力进行决战,但是李鸿章害怕军舰损失太严重,下令避战保船,严禁北洋舰队出港。拱手将制海权让给了日本人,让日军能够充分利用海运运输兵力。
李鸿章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愿意北洋舰队损失太大,因为北洋舰队建设的资金大头都是他自己出的,相当于李鸿章的私军,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理解归理解,李鸿章的做法还是愚蠢透顶,不出击别人就拿你没办法了吗?日军直接派陆军占领了威海卫,一个个点名一样摧毁了所有军舰。
这就是犹豫不决的后果,白白让满清建设了三十年的海军毁于一旦。能不能打赢先放到一边,打不打才是最关键的。很多时候海战的情况不可能被完全考虑到,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既然不可能被考虑完全那就不要考虑了,抓住机会立刻出击,结果就算再差也不可能比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差。
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真正的强大不能只依靠陆军,海军的建设也异常重要。俄国的彼得大帝就曾经试过:“我的陆军是我的左手,我的海军是我的右手”,在现代战争中陆军的重要性在不断下降,海军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侦查手段的完善,需要指挥官赌一把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