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主题是:矢志人道,携手同行。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红十字会的关心支持下,郑州市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致信精神,以党建为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大局,坚持“一领二防三救三献”(强化政治统领,防范廉洁风险和舆情风险,加强“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工作思路,守正创新、踔厉奋进,不断提升人道服务能力,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一组红十字数据彰显了郑州“大爱之城”的温度: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连续1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连续10年保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全省第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成功突破500例,连续21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红透指数”建设居全省第一,走在全国前列。
郑州市红十字会荣获“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博爱家园 守护群众安康
在郑州哪里可以沉浸式学习心肺复苏呢?
不少红十字志愿者可能会告诉你,在金水区杜岭街道张砦街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实践站。
这是2024年建设并率先投入社区使用的全省首家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实践站,由市、区红十字会联合杜岭街道办事处共同建设,旨在提升群众的应急救护和防灾减灾能力。
该实践站总面积近100平方米,内设展示厅、培训室、红十字应急救护师工作室等,还配备高科技的数字化教学互动屏,通过AI机器人考核民众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应急救护技能的实操水平。
实践站投入使用后好评如潮,不少体验者表示,这些沉浸式教学设备让急救培训变得像通关游戏般生动,真正实现“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
以城市社区博爱家园项目作为红十字力量融入社区治理,是打造“救”在群众身边红十字会的探索和实践,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
2024年,郑州市红十字会率先在金水区试点建设了5个城市社区博爱家园项目(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实践站)。项目在实施中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结合,由社区提供临街房间,郑州市红十字会出资配备专业设备,同时为社区专门培训应急救护师资,以方便群众就近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据介绍,自2024年5月建成以来,金水区红十字会安排专人管理应急救护培训实践站,坚持做到每天开放,通过主动组织人员培训、自主进站培训等方式,已有近2万人接受了急救知识的培训,其中,进站练习人数1.5万余人、参加考试人数298人、使用心肺复苏AI机器人1.4万余人、使用海姆立克产品479人。
据了解,郑州市红十字会目前已在市内各区建成12个城市社区博爱家园项目,使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人道服务,不断增加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河南省红十字会调研组调研郑州城市社区博爱家园项目(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实践站)
应急救护 筑牢生命防线
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抓住急救“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
2024年12月19日,在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南路站站厅,一位女性乘客突然晕倒,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让乘客转危为安。这位乘客能够及时得救,除了要感谢训练有素的地铁工作人员和应急救护人员之外,还得益于地铁配备了应急救护一体机AED。
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卫健委、市住房保障局及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下,经市红十字会多次力邀,“爱心企业”腾讯公司确定在我市投资建设“郑在救·五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并最终于2024年12月正式落地郑州。此公益项目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引、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科技赋能,发挥我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和网格员队伍作用,通过加强AED配置和应急救护培训,数字化联通120急救系统、AED定位系统和志愿服务系统的急救公益项目,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应急救护体系,提升院前急救率,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郑在救·五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是腾讯集团积极探索“科技向善”公益战略,积极服务民生福祉,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展现了一个优秀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未来3年,腾讯集团将致力于提升郑州市AED应急救护能力,用科技助力城市应急救护体系完善,为生命救援提供更多保障。按照计划,2025年项目预计投入资金超1千万元,拟购买、配备500台AED设备,同时,面向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和急救培训,打造“人、设备、平台”三位一体的急救生态系统。
进一步壮大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市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2024年,郑州市红十字会认真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广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深化“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持续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全市共投入资金124万元,培训持证救护员9331人;开展普及培训91场次,惠及群众近万人。
“郑在救·五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在郑签约
人道救助 传递温暖力量
2024年9月4日,新学年开启,郑州市100名家庭困难的新入学大学生分别收到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4000元爱心助学金,这为寒门学子全新的大学生活带去一份来自社会的呵护和祝福。
此次爱心助学活动由郑州市红十字会联合爱心企业高途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助力对象为郑州市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经过资格审核,此次共有100位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获得助学资格,助学金总金额40万元,经网上公示后,助学金将直接转入受助学生个人银行卡账户。这一助学计划拟连续执行3年,累计发放救助金120万元。
2024年,郑州市红十字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开展人道救助,改善最易受损害人群的生活境况。通过中央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和各类医疗救助项目,救助困难群众262人次,发放救助金662.11万元。在博爱送万家活动中,积极筹措活动物资3000份,价值70.24万元,使1.2万人受益,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郑州市红十字会联合高途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高途爱心助力大学梦”活动
无偿献血 凝聚爱心奉献
2024年10月12日,第十届“我为祖国献热血”无偿献血公益活动月启动仪式在中原区探十里献血屋成功举办。目前,郑州市已有17个献血屋、18辆流动献血车,分布于城市各处,成为城市街头亮丽的风景线,照亮每一位爱心人士的献血之路。
一年来,郑州市红十字会积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无偿献血进郊县、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进部队“六进”活动。优化红十字组织动员工作机制,建立全市16个区县(市)、开发区红十字会与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联络员对接制度,巩义、登封、中牟等地红十字会取得同级政府领导支持,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合当地卫健委发动各乡镇办事处扎实开展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工作。2024年元旦春节应急献血期间,全市红十字系统累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66场,献血5919人,捐献全血189.31万毫升。巩义市、登封市、新郑市及郑东新区红十字会,组织动员团队献血人数超800人,红十字组织动员能力迈上新台阶。
围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偿献血服务网络,合力构建无偿献血宣传科普格局。连续5年“世界献血者日”在郑州地标建筑千玺广场“大玉米”楼开展“向无偿献血者致敬”主题灯光宣传。依托公交、地铁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累计覆盖乘客2000余万人次。通过“郑红小爱”抖音号、“郑州市红十字会”视频号制作发布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宣传科普作品22个,播放量超10万次。今年以来,“金水发布”“登封发布”“郑东发布”及“航空港区发布”等政府信息平台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书6次,有效覆盖社会各阶层群众,提升了无偿献血知晓率。
2024年,全市共组织26.5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全血采血量7308.3万毫升,单采血小板8.8万单位。
红十字志愿者常态化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爱心接力 延续生命希望
造血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为血液病患者点燃了重获健康的希望之光。2024年12月12日,河南省郑州市的95后消防员赵斌在家人的陪同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郑州市第500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州市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0例的省会城市。
一年来,郑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各区县(市)、开发区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常态化招募,不断扩大志愿者库容总量。坚持做好“三问候一服务”,从再动员到高分、体检,始终把志愿者当朋友,耐心动员、细致解惑,普及捐献知识,提高捐献成功率。
充分发挥各地志愿服务队作用,协调骨干志愿者在固定献血屋开展常态化招募。从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讲解到现场熟练运用信息化平台完成志愿者招募;从志愿者回访到捐献陪同、捐献后体检,多名志愿者已成为捐献服务的“多面手”。
2024年,郑州市红十字系统开展入库志愿者招募活动135场,招募志愿者2104人,入库总人数突破6万人,完成初筛3765人次,再动员460人次,采集高分辨血样136份,捐献前体检84人次,捐献后体检40人次,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48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成功捐献519例,入库人数和捐献人数均占全省34%以上,捐献人数连续21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志愿者赵斌(左)完成郑州市第 500 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
善举长存 缅怀大爱精神
2025年3月18日上午,郑州市红十字会在河南省福寿园“郑州市红十字纪念苑”,举行“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全国百城联动(郑州)暨清明缅怀宣传月启动仪式”,围绕“生命·希望——沐手敬书 绿城缅怀”这一主题,现场设置的留言签字板上,活动参与者纷纷签字留言,表达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的缅怀。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医学生分别朗诵生命赞歌,表达对“无语良师”的致敬。
加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规范管理,郑州市红十字会着力构建宣传动员、协调见证、缅怀纪念、人道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全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全市遗体捐献登记109人,实现遗体捐献32例;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1412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24例,连续10年保持全省第一的态势。
持续关心关爱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打造“红十字生命接力”生命关爱救助品牌,开展人体器官捐献互联网助学助医和第五届“红十字生命接力”人体器官捐献专项关爱活动,全年向学龄子女和70户捐献者家庭发放30余万元关爱资金。
郑州市红十字会在河南省福寿园举行“2025 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全国百城联动(郑州)暨清明缅怀宣传月启动仪式”
播种希望 传承人道文化
2024年7月,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东校区)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郑州市红十字会组织各区县(市)、开发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市属学校分管学校红十字工作的专兼职干部进行观摩交流,相继参观了红十字文化走廊、校医室、学校应急救护站和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等场所,观看了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展示,感受了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浓浓的学校红十字文化氛围。
该校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融合防灾避险、应急救护、交通安全、火场逃生、心理健康、红十字运动等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全场景展示生命教育各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真实的安全教育体验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来,郑州市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传播人道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郑州市红十字会深入推进“红十字救在身边——急救知识培训进校园”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急救知识讲座300场,受益学生7万余名,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全市初高中和大中专院校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广泛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月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宣传普及红十字运动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期间,开展防灾避险演练90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讲座230余场,共发放宣传折页20000余份,50000余人受益。
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开展应急救护技能训练展示
践行志愿 服务社会民生
“生命教育·救在身边”“急救地摊”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将急救知识从传统课堂搬到大众触手可及之处,首创法律护航街头急救普及志愿服务模式,主动破解“不敢救”“不会救”的社会痛点。项目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新媒体宣传推广,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及全国50多家媒体报道;2024年,被中社部列为年度支持的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急救地摊’志愿服务被广泛复制,让广大群众随时都能学到急救知识和技能,打破了传统宣教的壁垒,很好地解决了施救者的后顾之忧,这就是我们开设‘急救地摊’志愿服务的初衷。”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队长冯海河介绍。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通过深入推广“急救地摊”“急救宣讲+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专业、高效、优质的红十字志愿服务。2024年,该服务队举行集体献血14次,对突发心搏骤停者、醉酒者等开展人道救助126次;开展应急救护与法律保障宣讲活动346场,参与志愿者人数2774人,受益群众近5万人。
与此同时,郑州市红十字各志愿服务队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活动,被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秉承“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积极参与水上义务搜救,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和防汛演练等,全年参与水上应急救援26场,搜救落水者19人;开展防溺水、心肺复苏等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活动82场;与相关单位开展各类防汛演练15场,安全普及直播受益群众10万余人。
郑州市红十字启明救援服务中心深入社区、乡村、学校等开展讲座近50场,提高了群众和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郑州市红十字星火志愿服务中心走进社区、养老院、公园、广场等场所,开展为群众免费理发志愿服务活动68次,服务群众千余人。
郑州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在惠济区万达广场开展以“急救地摊”为主题的应急救护培训宣传活动
郑州市红十字健康关怀、郑州市红十字摄影之光、郑州市红十字文化艺术、郑州市红十字文艺宣传、郑州市红十字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团队志愿者的专业知识特长,通过到社区、敬老院、院校、乡村等场所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用专业知识践行志愿精神,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道故事。
同时,“红会送医计划”项目通过开展以“送技术、送知识、送义诊”为主要内容的红十字博爱送健康行动,组织省、市有关三甲医院的专家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为当地老百姓把脉问诊,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帮带基层卫生院提升整体医疗救治水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郑州建设。2024年,全市共组织11支医疗志愿服务队400余人次医疗专家志愿者,到20家乡镇卫生院,开展志愿活动72批次,帮带基层医护人员516人,免费义诊群众近万人。
一年来,全市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红十字核心业务,开展了“三救三献”、扶老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99场,参与志愿者836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4万小时。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天健湖参加2024年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
夯实基层 拓展服务阵地
作为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的郑州市骨科医院,自2017年加入郑州市“红会送医计划”项目志愿服务队以来,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先后对荥阳市高村中心卫生院和巩义市康店卫生院开展送医活动近80次,受益群众万余人。2024年,郑州市骨科医院红十字会正式成立。
一年来,郑州市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大中学校广覆盖、街道社区促提升、企事业单位多培育、医疗机构重作用”的工作思路谋突破,结合项目优势,依托博爱家园、红会送医等项目平台,大力发展基层红十字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基层红十字会96个。
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前行谱新篇。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玄表示,郑州市红十字会将以获得“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为契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党建引领机制,活学活用党的创新理论,锚定省委对郑州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走在前”目标任务,以党旗红引领人道红,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实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红十字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郑州篇章贡献人道力量。
郑州市骨科医院开展“红会送医计划”项目活动
郑州市红十字会捐赠收支情况
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郑州市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社会捐款687.43 万元;累计支出4158.82万元(含以往年度接受的社会捐款),其中:
(一)洪涝灾害灾后重建支出3508.00万元。
(二)区县(市)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及运行支出260.00万元。
(三)“高途公益”项目支出115.20万元,其中:应急救护培训项目支出50.00万元,“高途爱心助力大学梦”救助项目救助学生支出40.00万元,新媒体项目支出25.20万元。
(四)“爱心助残、重获新生”项目救助残疾患者支出86.02 万元。
(五)2024年“5·8人道公益日”公益项目支出41.74 万元。
(六)博爱卫生站建设支出39.60万元。
(七)应急救护培训项目支出19.07 万元。
(八)“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支出15.00万元。
(九)支援西藏定日县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支出10.00万元。
(十)“用爱助力早产天使”项目支出7.80万元。
(十一)人道救助项目支出4.70万元。
(十二)定向中牟县小朱村捐款支出3.50万元。
(十三)“彩虹视界·呵护未来”救助项目支出1.00万元。
(十四)“拥军爱民守护光明”项目支出0.50万元。
(十五)其他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工作支出46.69万元。
本报记者 汪辉 通讯员 张源 裴东升 文 谭纪刚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