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鼎湖民宿着实火了一把——体验感、满房率、定制化等热门词条频频体现在游客的满意度中,激发了当地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鼎湖喜舍·禅园民宿内部装修充满文化气息。

民宿经济火起来,与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密不可分。随着体验式、休闲式、沉浸式旅游渐成时尚,鼎湖区民宿也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跨越,从简单的住宿功能向个性化、品牌化、文化体验化方向发展。

体验加分推动复购引流

走进蒲营·鼎湖沙浦民宿,举目远眺,绿野如茵,青山环抱,“苹果仓”“肇实包”错落有致,在这山水田间,游客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倾洒,不禁感叹:“歇脚地也成了归心处。”

蒲营民宿是广东浦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农业+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文旅实践,该公司为当地肇实深加工企业,其推广建设的民宿项目由10余栋多层建筑组成,配备山水泳池、运动健身、户外拓展、文化娱乐等设施。目前项目正在试运营阶段,“五一”假期满房率为100%。

在筹建之初,该公司董事长、鼎湖新农人代表陈满洪意识到,民宿与普通标准化酒店不同,其吸引游客的核心就在于其独特性。“换言之,就是要有独一无二的体验价值,所以在推动三产融合中,我们把游客带进工厂,将参观肇实加工,体验肇实制作等纳入民宿项目中。”这种因地制宜利用好本地的自然或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文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合作,开发更多人无我有的个性化服务,显然已成为当前民宿提升服务质量的着力点。

“肇实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农产品,通过实践感受肇实加工制作全流程,游客获得不再仅仅是一掠而过的走马观花,而是切实具象的人文体验。”陈满洪认为,这些特色活动既是当地文化窗口,也是民宿经济多元业态的组成部分,“有了体验,游客才会有分享欲,引流效应和复购率才能渐渐显现。”

文化底蕴塑造精品民宿

随着民宿概念日趋成熟,产业形态日渐丰富,不少地方的民宿行业已经从原来的“蓝海”变成了“红海”。而鼎湖区目前登记在册的民宿有130多家,其中备案8家,从业者数量众多,行业规范不一,同质化竞争突显。在此背景下,何以让民宿产业成为风口而非一阵风,鼎湖区喜舍·禅园民宿主理人方子认为,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和精品意识。

位于鼎湖区坑口街道罗隐社区方家村的喜舍·禅园民宿原本是罗隐小学旧址,近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了该民宿项目,投入约1800万元,对闲置校舍进行创意性改造。民宿设有33间各具特色的客房,包括院子房、榻榻米房和禅师房等。

而最令记者深受浸染的是,无论是公共区域的角落布置,亦或是客房氛围的烘托设计,都能在细枝末节中感受到岭南余韵和禅意文化的熏陶。另外该民宿还聚合茶道、阅读、素食、康养等业态,举办各类活动等,也正是这种被文化所赋予的独特质地,成为该民宿打破同质化,走差异化定位的发展样板。

“比如刚过去的‘五一’,我们除了接待一些零散的客户,民宿还开展了共5天的禅修之旅,到鼎湖山做深山冥想和山林徒步等,这些民宿+的活动,也是我们的卖点之一。”喜舍·禅园民宿主理人方子发现,挖掘本地文化、自然景观或独特资源,打造主题民宿,满足民宿消费主力对文化体验和情绪价值的需求,是当今对精品民宿的重新定义。

挖掘资源走品牌化赛道

近两年来,鼎湖民宿迎来爆发式增长,不少有特色、有质感、有内涵的民宿成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吸引物。然而登记备案的民宿数量仍占比较少,其中,在鼎湖山所处的坑口片区,民宿较多为“家庭式”+“业主式”经营。如何进一步推动民宿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跨越,从简单的住宿功能向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当下鼎湖文旅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鼎湖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麦嘉雯介绍,目前鼎湖区正大力推进特色精品民宿建设,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岭南风貌凸显的高端民宿群。其中,环鼎湖山带成功引进了半山揽月、喜舍禅院、陌上3家高端民宿项目,并已投入运营。“为更好地服务在建民宿项目,涉及用地报批、规划报建、建筑验收、商务登记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都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同时,为了更充分挖潜鼎湖民宿资源,当地还更新汇编《鼎湖区文旅项目招商指南》,目前该指南共收集广利粮仓、蕉园村古树林闲置房屋、上水田村酒文化民居等14个资源点。过程中,采取分段式招商,提高成功率。其中,蕉园村古树林部分闲置房屋已成功招商落地,改造后的民宿将于5月中开门迎客。

而针对强化品牌效应等现实问题,麦嘉雯认为,品牌创建的本质即是塑造在消费者心智中的独特差异化形象,使消费者记住自己。“目前,鼎湖区文旅部门正以沙埔镇品牌民宿——蒲营、肇庆香得利生态旅游度假区、木棉庄园等为切入点,结合当地优越自然条件,以及特色农业资源,促进三产融合,为塑造鼎湖民宿IP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夏紫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