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在5月7日的克什米尔空战中遭遇史诗级惨败,6架主力战机(含3架"阵风"、2架苏-30MKI、1架米格-29)被巴基斯坦击落。这场冲突暴露了印度军事体系的致命缺陷:价值2.88亿美元的"阵风"战机在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Block3面前毫无招架之力,PL-15E空空导弹的145公里射程直接撕碎印度空军的战术自信。
我们都知道,印度这几年亲近西方,尤其是美国!大量从西方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进口了不少武器,自2016年签订首份78亿欧元采购36架阵风战机的合同后,印度持续加码。截至2025年累计采购76架(36+40),其中2025年新增40架订单,单价约2.1亿欧元。然而在这场印巴空战中,印度军队的短板可以说是暴露无遗。具体而言,印军缺乏类似中巴的"预警机+数据链+防空体系"三位一体能力,导致战场态势感知落后巴基斯坦300公里。
刚刚传来最新消息,中国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5月7日起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48.4%-166.2%的反倾销税。
氯氰菊酯是一种农药,用于棉花、果树、蔬菜、烟草、玉米、花卉等害虫防治。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氯氰菊酯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出口量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的8倍多,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在和中国打关税战!为什么中国现在又对印度提升了关税?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很有野心,其一直想发展制造业,想取代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印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几年频繁与西方国家亲近。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印度很快会对美国实现所谓的“零关税”。
印度与美国正在推进的"零关税互惠"计划,聚焦于钢铁、汽车零部件、药品三大领域,并设立进口阈值(如钢铁单批次进口量超675-964美元/吨仍需征税)。这一策略包含双重意图:
印度想通过降低美国高端工业品(如精密汽车部件)关税,吸引特斯拉等企业将印度纳入全球供应链,目标在2030年前将汽车制造业产值提升至3000亿美元。
以零关税为筹码要求美国放宽技术出口限制,例如获取半导体制造设备(如EUV光刻机)和航空发动机技术。
我还是那个观点,虽然印度一直都很有野心,但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悲观!因为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就连印度本国内的一众专家,纷纷不看好印度的发展。
我这里以印度发展制造业为例子,印度政府近年来推出“印度制造”计划,设立230亿美元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试图在电子、汽车、制药等14个领域打造全球制造中心。现实数据却暴露出其结构性矛盾:截至2025年3月,制造业占印度GDP比重不升反降,从15%跌至14%,远低于中国制造业占比。这种“政策热、成效冷”的现象,源于印度制造业的三大顽疾:
1、政策执行低效:PLI计划补贴发放不足原计划8%,企业生产目标达成率仅37%,导致福特汽车等企业虽重启印度建厂计划,但整体投资信心不足。
2、营商环境掣肘:印度仍保留5%-30%的进口关税,劳工法缺乏弹性,监管负担沉重,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3、供应链短板:印度电子制造业供需缺口达1500亿美元,本土供应链脆弱,迫使企业依赖进口零部件。
而且印度看似与西方一众国家的关系很好,殊不知美国只不过是在利用印度而已!连美国专家都说了,印度早晚要倒大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