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法国达索航空公司估计心都凉透了。
7号凌晨,印度突然对巴基斯坦发动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现在局势稍微缓和了一点,但谁知道先下手为强的印度反而损失更惨重,战斗中被击落了好几架战机,其中就包括达索公司生产的“阵风”战斗机。
凌晨的天空传来一声巨响,战机残骸如流星般坠落在边境线另一侧……那一刻,印度空军的“面子工程”被撕得粉碎。可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刚亮,印度媒体却开始高声宣扬“空中存在”,仿佛一场空战失败只是一次排练,真正的演出才刚刚开始。
印媒在报道中,公开炫耀了一波,说印度此举是在炫耀武力。只能说,这很印度,从军方到媒体,都把炫耀刻在了骨子里,各自炫耀还不够,还得来一出我炫耀你的炫耀。
印媒还说,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巴基斯坦保持紧张状态。这个意思是,战机不间断升空,让巴基斯坦不得不有所防备,毕竟你不知道是真的演习还是打着演习的旗号实战。
可这波操作,真的能吓到对手吗?怕是先把自己人吓得够呛,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得跟着提心吊胆。
新德里街头,坠毁的“阵风”战斗机竟成了爆款积木玩具。孩子们玩得开心,摊贩也乐见其成,毕竟这生意比真军火买卖轻松得多。几乎同时,边境另一侧,巴基斯坦民众或许正拿这事编着新段子,调侃邻国的“南亚最强”首战即折戟。
首先感到压力的,自然是印度空军自己。印巴边境地区,大规模空中演习搞得声势浩大。数十上百架“阵风”、“幻影”-2000及苏-30MKI战机轮番登场,印度媒体更是高调宣称要让对手“夜不能寐”。
可是,这种“肌肉秀”背后,飞行员们心里恐怕七上八下。毕竟,前不久凌晨那场交火,印度空军折损了好几架战机,其中就有刚追加订购、号称第四代版的“阵风”。这笔追加订单,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新机首秀就栽了跟头,部队士气能不受打击?
印度空军向来有项“世界纪录”级的“传统艺能”——坠机。过去几十年,上千架各型军机因非战斗原因摔了,这数字搁谁都得心有余悸。
负责部分“阵风”组装维护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经手必出事”的名声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有内部消息说,他们组装的首架“阵风”就因零件装配失误差点闯下大祸。单去年一年,印度空军就摔了七架飞机,过半是机械故障。
如今,实战受挫、担心对手反击,还要执行高强度演习,多重压力山大。飞行员不光要防着边境对面的冷枪,还得提防座驾自己闹“个性”。谁敢打包票,在这种心理阴影下,那些金贵的“阵风”不会再来个自由落体?
更麻烦的是,印度空军在装备整合上喜欢“自由发挥”。俄制战机平台,硬塞进以色列雷达、法国导弹,这种“万国牌”组合,系统兼容性很容易出问题,实战中往往手忙脚乱。
法国达索公司就曾对印度方面自行改装“阵风”的电子战系统不太满意,觉得这可能影响战机原有的设计性能。在此之前,“阵风”在印度也不是一帆风顺,发动机起火、训练时跟飞鸟“撞脸”导致机翼受损,甚至演习中两架飞机空中擦碰,都给它本就堪忧的安全记录又添了几笔黑料。
印度飞行员的紧张,或许还能通过心理疏导和技术检查来缓解。但远在巴黎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恐怕是真的要“睡不着觉”了。
“阵风”战斗机是法国军工的脸面,达索航空的看家宝贝,也是法国推动欧洲独立防务的一张牌。为了把这款集尖端技术于一身的战机推向国际市场,法国政府可是下了血本。从总统到外交官,亲自上阵当“超级推销员”,才在印度、卡塔尔、埃及、希腊甚至印尼等地磕下一笔笔订单。
印度,本是法国眼中“阵风”项目的大金主。初始合同就上百架,后续追加订单也显示了其不差钱。法国人原本指望印度能上演一出精彩的“买家秀”,用“阵风”的优异表现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谁知现实却狠狠打了脸。“阵风”在南亚的首次实战,不仅没能“一鸣惊人”,反而成了对手炫耀战果的背景板。巴方甚至公开了印有达索公司LOGO的战机残骸照片,这对“阵风”的金字招牌来说,不亚于一记闷棍。
如今,印度空军的高风险演习,无疑让法国人的心又悬了起来。万一再摔几架,尤其是在这种敏感时候,达索公司乃至整个法国军工出口体系的信誉都将面临严峻考验。这背后,牵动的可是庞大的产业链和就业岗位。
据说,达索公司已紧急派遣技术小组飞往新德里,名义上是提供演习技术支持,实际上更像是现场监工,生怕印方操作不当再把锅甩过来。法国国防部长也亲自出马,联系埃及等其他“阵风”购买国搞“危机公关”,强调“印度个案不具代表性”。
然而,这种解释似乎并未完全消除所有疑虑。已有国家如埃及,悄悄推迟了后续“阵风”的交付,要求法方先解决在印度暴露出的技术问题。法国媒体也不无酸楚地对比,卖给卡塔尔的“阵风”在中东战场表现稳健,到了印度却仿佛成了“瓷娃娃”。
面对印度在边境的大张旗鼓,巴基斯坦的反应却显得异常冷静。其空军发言人只是简短表示“随时准备回应任何侵略”,随即转头公布了国产JF-17“枭龙”战机挂载新型导弹的画面,一副“你打你的,我练我的”从容模样。
更有分析指出,巴方在之前的空战中,很可能玩了一手漂亮的“不对称战术”:用相对老旧的F-16作诱饵,把印军先进战机钓进预设空域,再配合地面防空系统和可能存在的隐形无人机进行伏击。这种打法,让印度砸重金买来的先进装备在体系对抗中施展不开拳脚。
印度“阵风”事件的涟漪,也荡到了更广阔的国际军火市场。西方国家为什么在向乌克兰提供F-16这类先进战机时磨磨蹭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这些宝贝疙瘩一旦在前线被轻易打下来,会严重损害其性能声誉,进而影响未来的出口。
印度这次堪称“反向带货”的表现,让不少军火商心里打鼓。原本有意向印度推销F-15EX的美国,其五角大楼内部也冒出了不同声音,担心印度空军可能会把美制装备也“玩坏”。
相较之下,俄罗斯似乎对印度改装其苏-30MKI不怎么上心。甚至有俄方企业高管半开玩笑说,他们主要赚的是改装费,而不是售后服务的钱。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国家在军售策略和风险评估上的算盘。
国际军火市场普遍把印度看作一个充满诱惑但也处处是坑的客户:购买力惊人,但装备维护和使用水平又常常让人捏把汗。有防务研究员甚至半开玩笑地建议,法国现在最应该做的,或许是给卖给印度的“阵风”买一份高额保险。
这场由边境演习引发的风波,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一环。从军事对峙的紧张,到飞行员的操作风险,再到军工产品的商业信誉危机,最终冲击到国际军火交易的微妙平衡。新德里孩子们的积木游戏还在继续,而这看似童真的嬉闹背后,却是大国博弈、商业利益与技术尊严的复杂交织。谁又能说清,下一块倒下的骨牌,会是什么呢?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