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刚过百日,美国国家安全架构就迎来了新一轮洗牌。5 月 4 日,白宫正式公布了一项重要人事变动:原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将调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而他的副手、以 “对华鹰派” 立场闻名的黄之瀚则被直接解职。与此同时,现任国务卿鲁比奥将兼任国家安全顾问,接替沃尔兹的职位。
这场人事调动看似只是高层职位的正常轮换,实际上却是特朗普对其外交安全团队的一次精准 “清洗”。两位极端反华派中,一人被削权调职,一人则彻底出局。更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三人当中,身为华裔却 “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黄之瀚,成了第一个被毫不留情地 “抛弃” 的角色。
鲁比奥升职?实则明升暗降
从头衔上看,鲁比奥这次从国务卿转任国家安全顾问,似乎是得到了提拔。但要是从实际影响力和战略操作空间来看,这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自 1972 年基辛格访华以来,历任国务卿大多承担着与中国进行政策沟通的重要职责。国务卿在美国政坛之所以有头有脸,就是因为他们是美国外交的门面担当,是总统政策的宣传者,更是全球重要国家的座上宾。
可鲁比奥却不一样,他是中美建交以来,第一个被中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禁止入境的美国国务卿。原因很简单,他是极端反华派的代表人物,长期鼓吹针对中国的制裁法案,推行敌对政策,他这种政治姿态,早就把自己逼进了中美关系的死胡同里。
现在他被调任国家安全顾问,表面上权力似乎没减少,可实际上他的影响范围变小了,曝光度也降低了。这一举动很可能是特朗普打算对他进行 “冷处理”,逐渐把他边缘化的权力布局。
反华华裔的自我毁灭
跟鲁比奥的 “软着陆” 相比,黄之瀚的结局可就惨多了。
这位出生在美国、祖籍广东、妻子来自台湾的 “第二代华裔”,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就在白宫国家安全体系里扮演着 “以华制华” 的角色。作为 “亲台派” 的代表人物,黄之瀚在 2018 年公然挑战 “一个中国” 原则,还以国务院官员的身份窜访台湾,宣称 “台湾被孤立只会更危险”,明目张胆地给蔡英文当局站台。
他极力推动的 “台湾旅行法” 最终生效,让美台官方往来全面解禁,直接打破了中美关系的核心底线。在美国鹰派圈子里,《纽约时报》还称他是 “最危险的中国问题专家”。可讽刺的是,这个把 “反华” 当成政治敲门砖的华裔,从来就没真正赢得过特朗普的信任。就算是在 2025 年新政府组建的时候,他也一直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就跟个 “备胎” 似的。
如今,他的政治生涯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这不过是特朗普 “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扔” 策略的体现罢了。黄之瀚或许到现在才明白,在种族歧视的大环境下,不管你穿得多么体面,表现得多么 “忠诚”,结果都不会好到哪儿去。
反华不成,终将反噬
黄之瀚的失败,可不只是因为他的激进立场,更在于他 “身份错位” 的悲剧。特朗普虽说反华,但他压根就不信任华裔,尤其是那些主动表忠心的华裔。
这一点,从副总统万斯的言论就能看出来。万斯曾公然宣称 “中国人是乡巴佬”,还主张没收在美华人的资产。还有参议员科顿提出的《不再多一英寸或一亩》法案,企图以 “国家安全” 为借口,全面限制中国公民在美国持有土地和房产。
在这种氛围下,黄之瀚就算话说得再狠,立场再极端,也不过是一枚被利用的 “棋子”。一旦局势变了,他就成了没用的旧零件,被毫不留情地抛弃,连个解释都没有。
回顾整个权力洗牌的过程,不难看出特朗普在反华这件事上的 “实用主义” 态度。他既不排斥用鹰派人物,也不在乎抛弃那些所谓的 “忠犬”。关键在于,这些人能不能为他所用,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帮他布局。
鲁比奥因为没法在对华关系上起到桥梁作用,就被调到了一个不需要外交妥协的位置;黄之瀚则因为他的身份、立场和族群标签之间的矛盾,直接被扫地出门。
这场人事变动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特朗普可不是 “真心实意” 地反华,而是在 “算计着” 反华。一旦某个棋子失去了利用价值,他才不管你是什么种族,直接就扔了,一点情面都不讲。
历史上,那些背井离乡、想在异国政坛出人头地的人,往往更容易沦为弃子。黄之瀚的命运,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在美政坛中那些 “身份错位者” 的荒诞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