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桥头某小区业主反映

小区绿化带内出现了成片的野生蘑菇


为避免群众误食,桥头市场监管分局接到市民反映后,迅速联合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前往现场。经初步鉴别,这些野生蘑菇伞盖白色、表面光滑,与常见毒蘑菇特征高度吻合,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执法人员立即对疑似毒蘑菇进行全面清理,铲除并封存样本,同时联系专业检测机构开展毒素检测。


据悉,毒蘑菇毒性剧烈,误食后最快半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衰竭。近期持续阴雨天气为野生蘑菇生长创造了条件,极易出现毒蘑菇误采误食事件。为此,桥头市场监管分局立即开展应急宣教,通过派发宣传单张,业主微信群、公告栏、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醒小区业主切勿随意采摘、食用小区内野生菌类,同时加强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安全教育。


接下来,桥头市场监管局将联合房管部门、小区物业加大对小区的公共区域的巡查频次,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同时,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升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全力守护居民"家门口的安全"。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误食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脏器损害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市场上的蘑菇种类繁多,仅凭外观难以辨别是否有毒。为避免市民误食,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在路边摊贩或来源不明处购买蘑菇,特别是不认识、没吃过的品种。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严禁采购、加工、销售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桥头市场监管分局将加大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场所的巡查力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

蘑菇界头号“毒王

已致上百人中毒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2004-2018年期间,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占全部食物中毒人数的40%以上。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远超有毒动物和有毒植物。


▲致命鹅膏(致命白毒伞)

在广东,有一些常见的剧毒蘑菇,叫鹅膏。包括致命鹅膏(白毒伞)、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灰花纹鹅膏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致命鹅膏(白毒伞),它被称为蘑菇界的“毒王”。致命鹅膏(白毒伞)含有剧毒,50克所含毒素的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误食后会引起严重肝损伤,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自2000年被发现至今,致命鹅膏在我国至少制造了30余起惨案,导致100余人中毒,超过60人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蘑菇界头号“毒王”。


▲致命鹅膏(致命白毒伞)

“致命鹅膏”含有致命剂量的鹅膏肽类毒素,会造成急性肝损伤,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白毒伞”,就可能被毒死



看到图鉴

也有人会说

“这么多,记不住怎么办?”

“怎样才能高效规避毒蘑菇呢?”

很简单,一句话

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图文:赖燕芳

编辑:邓佩珊

编审:香雅怡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新闻回顾

01

02

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