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项城的一场漫展上,《原神》角色 “钟离” 的 Cosplay 巡游引发万人空巷,身着汉服的玩家们在复刻的璃月港场景前拍照打卡,人群中不时传来对 “云先生戏曲表演” 的讨论。这场由本地动漫社主办的漫展,三天吸引了超 5000 名参与者,其中大部分为 15-25 岁的年轻人。
在四川仁寿,漫展与马拉松赛事结合,《王者荣耀》水友赛现场人声鼎沸,带动周边书店《山海经》销量大幅增长。天津宝坻,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国潮动漫嘉年华”依托国家级湿地公园,将漫展开到了潮白河畔,吸引京津冀二次元爱好者体验本地特色。
2025年劳动节期间,“小县城”更是掀起了漫展风,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这一曾经专属于一线城市的事物,来到了“小县城”, “二次元下沉” 背后又有着何等深层动因。
注意:文章所指“小县城”泛指三四线城市,并非行政区划上严格意义上的县级行政区域。
中国自己的二次元文化站起来了
与十年前的动漫游戏展不同,如今的动漫游戏展会出现的更多是中国自己的原创二次元角色。漫展不仅是年轻人表现热爱的场所,还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
2024 年春节期间,《王者荣耀》海外版《Honor of Kings》全球收入突破 2.48 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市场贡献了 35% 的增量(新华社《国产游戏出海提速 文化软实力 “硬输出”》)。在安徽太和的漫展上,“貂蝉” 主题 Cosplay 比赛吸引了 60 余名选手,观众席上挥舞的应援棒组成 “国风游戏” 的荧光海洋。这款诞生于 2015 年的 MOBA 手游,通过持续迭代的中国风皮肤(如敦煌飞天系列)和全球化赛事体系,已成为连接小县城与世界的文化桥梁。
米哈游旗下《原神》的表现更为亮眼。2024 年 1 月数据显示,游戏全球活跃玩家达 6431 万,海外用户占比超 50%(中关村在线《原神》制作人:海外玩家占比超 30%,文化差异成吸引力关键)。在广西平果的漫展上,《原神》专区设置了 “提瓦特美食工坊”,参与者用糯米粉制作游戏中的 “中原杂碎”,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游戏中璃月地区的设计,将张家界的奇峰、桂林的山水、敦煌的壁画熔铸为虚拟世界,海外玩家通过探索 “渌华池”“荻花洲” 等场景,自发学习中国地理与历史。日本玩家 “Kaito” 在 Reddit 发帖称:“《原神》让我第一次知道中国有丹霞地貌,现在我计划去甘肃旅行。”
《崩坏:星穹铁道》同样在小县城掀起热潮。河北任丘的漫展上,“开拓者” 与 “三月七” 的 Cosplay 队伍成为巡游焦点,玩家们手持 “星核” 道具还原游戏剧情。游戏中仙舟 “罗浮” 的主线任务,将《山海经》中的建木、不死药等神话元素与现代叙事结合,海外玩家通过 “罗刹大讲堂” 等趣味活动学习中文俗语。
国产游戏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商业成功,更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黑神话:悟空》上线一个月销量突破 2000 万份,Steam 好评率达 92%。在河南项城的漫展上,玩家们身着 “齐天大圣” 服饰,在复刻的 “水帘洞” 场景前表演武术,将游戏中的棍法拆解为教学动作。游戏中对《西游记》的重新诠释,让海外玩家 “Mystic” 感叹:“原来孙悟空不只是一个超级英雄,更是中国反抗精神的象征。”
走出县城,走向世界
“小县城”的漫展不仅是外省认识本地的窗口,也借助二次元文化,成为现成走向世界的窗口。中国本土二次元文化在海外已经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的粉丝遍布全球各地,相较传统文旅活动,小县城的动漫游戏展更能让县域风景出现在国际视野中。
米哈游的 “游戏 + 文旅” 模式成为文化输出典范。《原神》与张家界、桂林等景区联动,在游戏中复刻 “天子山”“漓江” 等景点,玩家通过完成 “山水诗画” 任务解锁景区门票优惠。2024 年,张家界景区游客中《原神》玩家占比达 18%,部分游客因游戏慕名而来,形成 “线上种草 - 线下打卡” 的闭环。在上海徐汇区,《原神》与 “徐家汇源” 合作推出联名旅游地图,将历史建筑与游戏角色结合,海外玩家通过 AR 扫描即可触发 “钟离讲解上海历史” 的互动剧情。
《第五人格》则通过哥特式画风与悬疑叙事打开国际市场。2024 年,游戏全球注册用户突破 5 亿,其中日本、韩国玩家占比超 30%(游戏鸟《第五人格首度公布海外市场数据:千万 dau、亿次下载量》)。在河北任丘的漫展上,“红夫人” 主题的化妆摊位前排起长队,玩家们模仿游戏中的 “镜影” 特效妆容。游戏中 “古董商” 角色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瓷器鉴定与西洋侦探元素,海外玩家通过 “古董修复” 支线任务,了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小县城漫展成为文化输出的毛细血管。在河南项城的 “雨漫” 活动中,本地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糖画技艺,将《王者荣耀》角色 “上官婉儿”“裴擒虎” 融入传统手工艺品。这些作品通过摊主的社交媒体账号流向海外,法国玩家 “Lucas” 在 Instagram 评论:“原来中国剪纸可以这么酷!”
漫展如何激活小县城的消费引擎
在贵州遵义赤水,一场漫展的视频在 B 站获得 100 万次播放,吸引周边城市年轻人驱车前往,带动当地酒店入住率提升 25%(法制网《“小众文化” 下沉,年轻人如何爆改县城》)。这种 “小众文化下沉” 现象背后,是小县城对经济新动能的迫切需求。
漫展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绍兴国金大悦城在漫展期间,潮玩、餐饮品类销售额同比提升 20%,谷子交易所单日交易量突破 1200 笔。慈溪吾悦广场通过漫展组建 20 个二次元社群,每个群超 200 人,这些流量转化为消费订单,带动商场整体营业额增长 15%(CBNData《5000 元成本,近千人入场,县城漫展正偷偷挣钱》)。
更值得注意的是,漫展催生了 “二次元旅行” 模式 —— 年轻人为参加漫展奔赴县城,顺带打卡当地景点、品尝美食,形成 “文化消费 + 旅游消费” 的双重拉动。例如,绍兴漫展期间,仓桥直街的汉服体验店客流量增长 300%,游客自发在小红书分享 “二次元 + 古镇” 的打卡攻略,为当地旅游业带来新 “卖点”。
与此同时,漫展还能激活本地闲置资源:河南项城将旧厂房改造为漫展场馆,既降低成本,又为工业遗产注入新活力;四川仁寿利用体育馆举办漫展,平时用于体育赛事,周末变身文化消费空间,实现 “一馆多用”。
国家层面的文旅融合政策为小县城漫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推动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明确支持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产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用地、金融等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安徽省提出 “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将动漫、电竞等新业态纳入全域旅游布局;山东省则规划到 2027 年培育 30 个文旅领军企业,推动 “文旅 +” 产业融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红利让小县城看到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的可行性。
结语:
小县城漫展的火爆,本质是文化自信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变奏。从《王者荣耀》的全球赛事到《原神》的虚拟文旅,从《黑神话:悟空》的文化输出到《崩坏:星穹铁道》的哲学探讨,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桥梁。而漫展作为游戏文化的线下载体,既满足了年轻人对潮流文化的追求,又为小县城注入了消费活力。
当河南项城的年轻人在漫展上用 Cosplay 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当四川仁寿的书店因《原神》带动古籍热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游戏产业的商业成功,更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小县城漫展有望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窗口 —— 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出火花,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达成和谐共生,让世界听见更多 “中国声音”。